文/本报记者张莹娜 图/本报记者吴腾江
梅江区长沙镇是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87年被省民政厅列为革命老区。陈公坪红色革命遗址群、红军药铺、长沙烈士陵园……在这片具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的土地上,一个个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红色“打卡点”述说着不朽的红色故事。
陈公坪革命旧址群位于梅江区长沙镇上罗村陈公坪自然村,处于丰顺、梅县区、梅江区的交界处,旧时连接九龙嶂、明山嶂和铜鼓嶂之间的古驿道从该村经过。整个村庄为一条狭长陡峭的山坑,山势险峻,全长近10公里,分为上村、中村和下村三段,民房依山而建,居住分散,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
由于有着独特的易守难攻地形,尤其是大石崖下既能攻又能守,土地革命时期,陈公坪成为丰梅地区革命斗争的中心。1929年夏,东江特委在梅南设立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古大存任总指挥。根据当时革命斗争需要和策应红四军挺进东江梅州,决定在九龙嶂周边的梅南、长沙等地村庄建立兵工厂、印刷厂、被服厂等,为迎接红四军挺进东江做好组织、军事和物质等准备。其中,长沙镇陈公坪包括了红军医院(医疗所)旧址(位于陈公坪中村的崇庆楼),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陈公坪上村的吴屋),红军印刷厂旧址(位于陈公坪上村的李屋),丰梅县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陈公坪上村宋屋),中共丰梅县委机关、中共梅兴丰华边县机关驻地旧址(位于陈公坪上村的鹿湖顶田屋)。
日前,从长沙镇政府乘车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耗时60分钟来到群山深处的上罗村陈公坪中村。这座如今常住人口仅为30多人的革命老村,烟火气不再如往昔般浓郁。一条小溪清澈见底以及雀跃的鸟儿,为这个静谧的小村落带来了活力。
今年95岁高龄的村民江海华,是记者此次探访红色足迹的“讲解员”。在他的带领下,记者看到了重新修缮好的崇庆楼——红军医院。走进屋内,只见房间众多,每一间房都在阳光照耀下显得亮堂堂的,虽无进行布展,但一砖一瓦依然诉说着那段红色记忆。据介绍,崇庆楼原建于清末,属于杠式二层楼房,建筑面积600平方米。1929年10月,中共梅县县委在陈公坪中村的崇庆楼设红军医院。这里曾住过在九龙嶂一带战斗负伤的红军及赤卫队100多名伤员。1929年10月下旬,朱德率领红四军攻打梅城后驻扎梅南、马图一带休整,朱德不辞劳苦翻山越岭沿鹿湖顶古驿道专程到医院慰问伤员。1930年春,因革命斗争需要,红军医院转移到丰顺八乡山。
与红军医院同期设立的,还有位于陈公坪中村的兵工厂和印刷厂。兵工厂设在建于清末民初的吴屋内,曾请有数位五华籍铁匠做技工,约有30多位工人。兵工厂生产时间约一年,主要是为红军修理枪支,生产自制土炸弹、左轮手枪、单响步枪、大刀、长矛等武器。印刷厂则设在建于清末的李屋,有油印机专门为红军印刷报纸、传单、土地证等。
红军来到陈公坪后,在黄炎、熊胆、卢金树等同志领导下,全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等活动。该村广大群众大力支持革命,主动参加革命组织和赤卫队,有的积极帮助革命同志解决粮食、油、盐、菜等问题,有的不顾路途遥远步行到圩镇帮助伤病兵采买所需治疗的药物。江海华的父亲也是其中一员。“每逢农历‘三、六、九’的长沙圩日,赴圩的革命群众把药方藏在火柴盒里,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挑着担子出发,沿着一米宽的山路,步行到长沙圩镇的保济堂(现红军药铺),帮负伤的官兵拿药。当时沿路的国民党军检查严密,每人只能分散着带两三服药回来。”江海华告诉记者,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往往是早上5时左右从村内出发,到下午3时才返回村内,虽冒着生命危险,但大家都齐心协力,倾力支援。
1930年12月,梅县丰顺两县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丰梅县委,书记黎果,同时成立丰梅苏维埃政府,主席叶明章,县苏维埃政府设在长沙镇陈公坪上村宋屋(现李屋的旁边)。这一时期,陈公坪成为梅县及周边地区革命斗争的中心,国民党当局把这视为苏区,经常派兵袭扰和围剿。1930年秋冬,国民党派兵“围剿”共产党游击队时,丰梅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不幸被烧毁,只留下墙基遗迹。2019年,梅江区人民政府在遗迹侧重建一座占地面积280平方米的房屋作为苏维埃政府旧址。
1948年1月,粤东地区按地理条件先后成立边县委和粤东支队独一至独八大队,梅兴丰华边县委和独三大队也在此时期成立。长沙镇上罗村陈公坪鹿湖顶田屋地处铜鼓嶂、明山嶂和梅县、丰顺交界,山高林密,便于部队隐敝和开展游击斗争,梅兴丰华边县委和独三大队因此把它作为常驻据点。
陈公坪革命旧址群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梅县、丰顺边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苦曲折,体现了红军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如同一颗璀璨的红星,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近年来,区、镇两级政府启动陈公坪革命遗址群修缮工程,昔日的一处处红色遗址如今成了“课堂”,让到访的党员群众在这里缅怀革命先烈、寻访红色足迹,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活化利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让红色文物‘活’起来,切实发挥出红色文化育人育心、铸魂固本的作用。”上罗村党支部书记徐志达说。
(史料审核:梅江区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