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专题·读书
3上一版
本版标题导航
第12版:专题·读书
2025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天正是读书天
——读李新耀散文集《春风有信》

●黄育兰

“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清代张潮《幽梦影》里记。春读书,兴味长,碧草蓝天,河水涓涓,素色褪去,草木勃发。黄发垂髫,怡然自得,读《春风有信》,看香满人间。

闲坐小窗读完我市作家李新耀先生于2022年出版的散文集《春风有信》,不禁慨叹,读书破万卷,笔下有千秋。散文看似易写,实则不然。无论以浅显文字记录生活,以优美辞赋修饰主题,还是以朴实主调加以铺展,总不能脱离生活本质,不能扭曲生活真谛,《春风有信》中的语言是浪漫的,有世界感的,于优美中蕴含朴实,于朴实中隐含真理,于真理中不失亲和。

窃以为散文是以“心眼”阅世的成果。从内心的一点小涟漪出发,起笔轻盈,不经意间追古抚今,交错出一种气象。作者从嘉应州到潮汕平原,一路行,一路观,一路思。不仅能见,而且能“识”。“识”的背后,是广闻博识。历史兴衰、人物命运、文化渊源,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一经下笔,绵绵密密,洋洋洒洒。读《卷舒开合任天真》一文忆起旧年的某夏夜,我在桥头莲湖前伫立。月光下,接天莲叶无穷碧。幻想有一天女下凡,踏着荷叶轻盈行走。然而我问自己,果真敢在荷塘上行走吗?当然不敢。因为荷叶下是水,是淤泥。这泥和水,眼看不到,却知道。恍然略有领悟,佛家所说的“看见”,是用心眼看,不是用肉眼看。所谓心眼,便是人的智慧和学养。

全书以春风生、夏日长、秋叶红、冬阳暖串联,文中有诗,诗里见画,且非水墨画,而是工笔画。字里行间充盈着作者饱读诗书的过往,和丰富的游览经历。扁担、腐竹、白发,紫荆、木棉、菡萏,寻常事物,在作者的笔下经过层层修辞被赋予某种诗意,犹如借由千丝密织的滤网从浩瀚无际的大海中打捞出来之珍珠,质地洁白,流光溢彩。不是别离情绪,风花雪月的纠缠,也不全是四季风物山光水色的描写。每篇作品都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读其文,不由自主感受到作者有份游刃有余的气定神闲。反复读之,生活磨砺出的角质层不经意间得到修复,一颗心,变得轻盈,可飞天之涯,月之上,有清风为翼,星月相随,这次第,怎一个“妙”字了得?

散文之质,“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真情流淌,毫不做作;散文之美,“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以此观之,书中独在异乡的愁绪、流散的过往、宏大的金融历史,皆化为了不起眼的枯荷、草木,或托于莲花山、百花洲、千年古镇松口。从小处入手,向大处着眼,于俗常生活中看时光流转、忆历史风尘、悟天地大道,《春风有信》可谓深得散文况味。

春天正是读书天,抬头赏花木,低眉看书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