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泉乡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11版:泉乡
2025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手写我心
——阅读《记号》的体会

●林越扬(丰顺中学学生)

阅读丰顺县作协主席罗琼的散文集《记号》,很有感触。书中回忆作者少年时期充满酸甜苦辣的生活情景,表达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怀念和真挚的乡愁。

书中的《桑葚》,回忆了作者小时候采摘桑葚的经历,表达了对音叔婆的怀念。音叔婆是个和善慈祥的老人,因为担心“我们”摘桑葚的时候受伤,故作气冲冲地呵斥和驱赶“我们”。但是骂归骂,等到桑葚成熟还是叫人摘下来给“我们”吃。尝着桑葚酸酸甜甜的滋味,“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父老乡亲对孩子的爱护之情。

《故乡的井》是村里人共同使用和依赖的水井,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大家都担负起维护水井的责任。作者选取了村里人在井台边的几个生活场景串联成一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在文章中作者对水井有生动的描写:“井水水面平静时,它如镜子般清晰地倒映出天上倏忽掠过的飞鸟、飘动的云朵和旁边树木伸过来的枝丫,井里还有几尾黑不溜秋的塘鲺鱼和颜色鲜艳的红鲤鱼不时游出水面,吐出一串串晶莹的水泡。”作者还介绍了过去从井里打水的方法:“趁着井桶口朝下插入水里时猛地用力往上提,左右手交替着收起井绳,一桶清凉甘甜的井水就到手了。”让我们这些只知道打开水龙头就有水的青年学生见识了过去如何打井水,使我们对以前的乡村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记号》一文中,写了作者因为没有胎记的自卑和对有胎记的人的羡慕,甚至害怕自己被人拐走后无法辨认,作者后来终于发现自己胎记藏在头发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从记号的曲折故事中,让人感受到“记号”不仅仅是一种胎记,更是作者乡愁的象征,从中体现了作者对家人的依恋和对家乡的眷恋。同时还窥视出作者少年时期的多愁善感,或者,这恰使得作者对生活更加敏感,更容易捕捉各种素材,有利于文学创作。

这本书还让我获得一个启示:写作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写得真实生动,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意。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