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钜镇
韩山岽,又称韩山,地处莲花山脉中段,位于丰顺县境内的丰良、建桥、北斗三镇交界处,东西绵延20余公里,是韩江水系与榕江水系的分水岭。其最高峰海拔为1050米左右,整个山林总面积达2万多亩。
韩山,因为韩愈赴任潮州刺史时曾途经此地而得名。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公元819年,韩愈因为上《论佛骨表》,极力劝阻唐宪宗迎取佛骨,激怒了天颜,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指的就是此事。
韩愈上任以后,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里,却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景仰和爱戴。为了表达对其崇敬之情,人们将鳄溪改名为韩江,将原来揭阳县、海阳县、程乡县交界处的南山改名为韩山。
高海拔的环境特点,形成了韩山独特的气候特征。这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尤其是在不同海拔高度,温差变化巨大。每逢雨后或者空气湿度较高之时,升腾的空气,遇到高处骤降的气温,水汽凝结形成汹涌澎湃的云雾,给韩山带来变幻莫测的万千景象。云雾飘移不定,山峰时隐时现,景象变幻万千,仿若海市蜃楼,人间仙境。这种旷世绝伦的美丽景象,被称为“韩岽笼云”,是丰顺的古八景之一。
韩山美妙如斯,有诗《咏韩山》赞曰:
丘壑天成一线开,经年烟霭绕峰回。
苍颜锦绣轻舒卷,绿韵琳琅细剪裁。
千载风霜侵古道,半山云水覆莲台。
沾香雨露桃花酒,可与韩公饮几杯?
诗歌出自一位青年诗人之手,作者名叫郁痕,家住韩山山麓,是网络武侠小说写手,年纪轻轻,却笔锋老辣,把旧体诗写得瑰玮壮丽,意境清新而又格律严谨。短短几十字,把韩山之美,铺展得淋漓尽致,而更难得的是,诗作寄兴深微,大气磅礴之中,让人读出几分苍凉。作者才华横溢,兴许就是“韩山钟灵秀”之故!
韩山独特的气候特征,给韩山带来了“韩岽笼云”的奇美风景,更给茶叶的生长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韩山长期云雾缭绕,空气清新优良,水分充足,非常有利于优质茶叶的生长,因而茶叶芽叶厚嫩柔软、香气高扬。千百年来,韩山居民就以种茶为生。
在韩山北面山坡,生长着很多野生茶树。早前,韩山北麓上半部分全部属于建桥镇欧氏家族,他们居住在一个叫嶂下肚的村子,长期种植茶叶。
早在清朝乾隆初年,欧氏族人就入此种茶。人口最多时,村子有100多人。在一百多年后的清朝咸丰年间,又有杨、邓、吴三姓迁入种茶。
在一个名叫“倒吊岩”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一棵五六百年的天然野生茶树。一棵树可采摘两三斤茶叶。茶叶汤色纯青,甘醇清香,且非常耐泡。更为神奇的是,用茶水混饭,米饭很快变成稀粥,个中奥秘,至今无人能解。
但是,“倒吊岩”悬崖峭壁,形势险峻,石岩像倒挂的漏斗,茶树生长在“漏斗”覆盖着岩壁上,从下往上无法攀援,只能用绳子从上垂吊下去,才能采摘。
而今,更因为山高林密,荆棘丛生,道路险阻,前往“倒吊岩”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但猎人出身的方伯,凭着过去长年以打猎为生、对环境非常熟悉的优势,每年都前往采摘茶叶,满载而归。
良好的茶叶生长条件,也吸引了有识之士前来投资茶文旅项目。他们除了投资酒店、民宿,开发历史文化景点,还开垦了过千亩的有机生态茶园。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茶叶研究所,种植了金萱、水仙、雀舌、紫芽等四个优质茶叶品种,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而今行走韩山,茶叶飘香,沁人心脾。
项目投资者还在山顶的谷地上,营建了一座形似“茶盘”的现代化建筑,名曰“天山茶盘”,其与周边的茶园山色,风声云影融为一体,为游客访古、观景、品茶、休闲提供绝美场所,成为韩山一处著名的观光景点。
韩山之美,更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韩山是通往潮汕地区的要道,当年的古驿道至今犹存。过往的诗人墨客,留下大量的诗作,至今为人吟唱。
宋代诗人杨万里,从梅州经韩山过潮州,在韩山南麓的瘦牛岭,曾经写下著名诗篇《过瘦牛岭》。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是江西省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他在诗中写道:
行尽天涯未遣休,梅州到了又潮州。
平生岂愿乘肥马,临老须教过瘦牛。
梦里长惊炊剑首,春前应许赋刀头。
夜来尚有余樽在,急唤渠侬破客愁。
宋代诗人黄公度,也有一诗唱酬:
自叹年来为食谋,扶携百指过南州。
时平四野皆青草,此地何曾见瘦牛。
杨万里最是对“瘦牛岭”情有独钟。他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瘦牛”大发感慨,诗歌写得汪洋恣肆:
牛头定何向?牛尾定何指?
我不灸汝心,我不穿汝鼻。
如何不许见全牛?雾隐云藏若相避。
行行上牛背,上下三十里。
一雨生新泥,寸步不自致。
胡不去作牵牛星?渴饮银河天上水。
胡不去作帝籍牛?天田春风牵犁耜。
却来蛮村天尽头,塞路长遣行人愁。
夕阳芳草只依旧,瘦牛何苦年年瘦。
诗人对着笼罩在韩山云雾中不见首尾的“瘦牛”,借题发挥,大声喝问:你为什么不去做天上的牵牛星,去喝银河水?为什么不去做天帝之乡的耕牛,在天田里沐浴春风牵犁拖耙耕田耘地?却偏偏来到韩山这天涯海角的荒蛮之地做个瘦牛,堵住行人的道路,引得行人愁绪满腹?
随着韩山旅游开发的不断进展,当年引得杨万里们愁绪满腹羊肠小道,如今已经为宽阔的双向水泥公路所取代。虽然登山大道依然九曲十八弯,但这盘旋而上的道路,反而为游人观赏韩山美景,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在不同海拔高度,你坐在车上,都可以感受到窗外的万千美景。
开发者还在路旁设置了若干个观景平台。每逢天朗气清,云开雾散,“韩岽笼云”之外的另一番景象,便会奔来眼底。远处千峰竞秀,山峦起伏,如墨如黛,大自然壮美磅礴,气势恢宏之美,让你内心油然而生无尽的勇气与力量。
登临峰巅,俯瞰城郭,一座座高楼大厦,民居小筑,一览无遗,仿如天上瑶台美景,同样醉人心魄。
在韩山峰峦的高处,巨大的天然湖泊更是游人养心洗肺之处。湖面平静,水清见底,天上的白云与高处的绿树倒影湖中,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美不胜收。
行走在湖边的人行便道,耳畔啾啾的鸟鸣,更给幽静的湖面增添几分静谧,这时候,你甚至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心跳声,“树静犹嫌黄叶扰,人闲犹笑白云忙”的境地便跃然而出了。
湖水流下涧谷,形成千尺飞流,如同巨幅白练;飞溅的水珠,宛如繁星般洒落,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绚丽的彩虹,形成了壮丽的自然画卷。每逢夏日,飞溅的水流,带来丝丝凉意,犹如置身于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自古名山僧占多”。雄奇峻美的韩山,自然也是出家人修行礼佛的首选之地。韩山曾是一个佛教名山。在韩山东南部的斋公田,南山寺遗址至今尚在。“斋公”是客家人对出家人的称谓,“斋公田”也就是寺庙的田产之意。
据丰顺县志记载,南山寺始建于宋代,毁于清朝乾隆年间。据最近挖掘出来的《交还斋公田业碑》记载,在清同治庚午(1870年),南山寺在旧址上重新兴筑。寺庙前的湖面,连接着大片的松林。后来欧阳姓族人,将其捐给寺庙管理,供长住斋堂者耕种,并作为欧姓人奉香灯油之费。至于后来,南山寺何时被毁,史料就没有记载。
名山多胜景。众多的天然石头,形成各种惟妙惟肖的神奇景观,以“残棋石”“财富石”“神蛙出水”等最为神妙。
残棋石,位于韩山半山腰上,大数十围,高十余丈,石头之上,又摆放着另一座石头,端方平正,酷似棋盘。相传此为仙人下棋处,棋局犹存,令人浮想联翩,引发千古幽思。
“棺材石”,寓意“官与财”,让游人趋之若鹜,追求事业进步,步步高升,财源广进,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体现。因此,财富石成了韩山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韩山处处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处处都有奇丽的美景,处处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我只是匆匆一游,便完全为韩山的美丽倾倒。
如果哪一天,你也有兴趣去游韩山,别忘了通知我。借用高中课文《天山景物记》的作者、我的客家老乡碧野先生的话:“也许我可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也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