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客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客家
2024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赤溪 台山市唯一的客家镇

田头村委会西安村桂梅李公祠

因为工作关系,笔者经常到赤溪镇公干,对这个台山市唯一的客家镇情有独钟。日前,我们一行人来到台山市赤溪镇,在《赤溪侨刊》钟日平主编的陪同下,一路领略乡村振兴后蜕变的美丽村景和那古朴而独特的客家风情。交通的便捷带来了乡村的静谧与美好,宛如一首田园诗篇;那宽阔平坦的大马路向前延伸,引领赤溪迈向更加繁荣辉煌的明天。

赤溪镇由来

赤溪镇有282.3平方公里,2个居民社区、1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3.6万人,是广东台山唯一的纯客家人聚居地。据《赤溪镇志》记载:赤溪客家人的祖先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从惠(州)、潮(州)、嘉(嘉应州,即梅州)所属各县先后迁入新宁县(今台山市),聚居于曹峰山下。曹峰山为台山境内南峰山的第三高峰。

当地朱氏族谱记载,最早进入赤溪的始祖章甫公(朱熹的第七世孙,江西庐陵参佐铨公的后裔),在南宋末年从江西迁徙到嘉应州,其子孙于清朝乾隆年间来到新宁,分居于四九和三合两个地带。咸丰六年,五邑地区爆发土客相斗,这两个地区的客家朱氏又迁徙至新宁东南临南海的赤溪半岛居住。

赤溪圩烟火

漫步在赤溪的绿水青山间,我们来到了充满人间烟火的赤溪圩。赤溪圩面向广袤农田,毗邻大坑水库。宽阔的水库河道穿过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滋养一方水土,各项“民生工程”在此落地生根,惠及在此落地的客家子民,生生不息。赤溪圩中心的大众公园,成为居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赤溪的客家人历经动荡,颠沛流离,最终在这片桃源之地繁衍生息、安居乐业,利用此地得天独厚的资源,积极融入滨海旅游和工业发展的浪潮中,将客家独特的文化融入现代文明。赤溪镇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扬帆起航迎接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

典型村护岭

我们循着似铜鼓般鸣响的涛声走去,看见依海而立的国能台山电站和台山核电站,为绿色低碳谱写了一首滨海能源的壮丽诗篇。赤溪镇因此成为中国电能源发展重要阵地,随之多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举目向黄茅海远眺,一条钢铁巨龙横卧海面,昂首向东,这便是黄茅海跨海通道——粤港澳大湾区的超大型跨海工程。全长约31公里的线路中,跨海段达14公里。赤溪将成为台山通往大湾区的“桥头堡”,打通台山向东的“大动脉”。

迈步赤溪半岛沿海边陲的护岭村,见一棵与这个村庄相伴百年的参天古榕,它见证了护岭的沧桑巨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护岭村的真实写照。

护岭村近年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通过“拆、治、建”等措施,打造了一个生态休闲宜居的村落。村口广场公园、新篮球场、护岭公园、庭院巷道和荷花水塘等休闲地点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十五分钟乡村文化生活服务圈。护岭村也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海岸线含金

漫步在赤溪的绿水青山间,俯瞰田头圩,G240国道交接的沿河西路,700多米路段通过硬化、亮化、美化建设,打造一河两岸景观,构建碧道休闲景观带,如今已成为赤溪群众交口称赞的“网红路”。位于右侧的台山市中医院赤溪分院,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为民众铺设了坚实的健康之路,为民生福祉增添了绚丽光彩。

沿着长达76.6公里的海岸线游玩,一幅幅壮丽的滨海旅游画卷徐徐展开。穿过陆地,来到广袤无垠的海洋。铜鼓渔塘湾的海角城以其独特的浪漫气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蔚蓝的海水与柔软的银沙相拥,新月般的沙滩固然令人陶醉,而神秘的黑沙湾更是不可错过的奇观。这片世间罕有的黑色沙质海滩,与白浪相映成趣,绘成了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卷。赋予它黑色笔墨的次生矿“海绿石”,经过亿万年的浪淘洗礼,从远洋抵达近岸,堆积成滩,润泽沿海人民。(徐少同)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