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客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客家
2024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潮入梅”的 李简逸

明嘉靖年间,潮州饶平上湾的李简逸率家迁居程乡县树湖坪。图为李氏在树湖坪的祖祠。(连志城\摄)

●刘奕宏

梅州与潮汕地区(含今潮州、揭阳、汕头)位于广东的东北部,古代为南海郡分出的东官郡或义安郡辖区,近代被称为岭东地区,以韩江为交通纽带,自古以来两地交流密切,明代梅州核心区程乡县属于潮州府管辖,语言风俗稍异,两地的文教、商贸交流更加密切。在明代已有今潮汕地区人士迁居梅州定居者,梅州迁居潮汕地区谋生者亦不乏其人。明嘉靖年间从潮州饶平上湾迁居程乡县树湖坪的李简逸,就是“由潮入梅”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今李简逸的裔孙分布在梅州市梅江区金山街道树湖坪、旺巷口,梅县区程江镇大和村,以及侨居海外的毛里求斯、印尼等国家。该家族是由“潮人”演变成“客家人”的社会变迁史中的一个重要范例,见证了两地的文化促进交融和族群和睦相处。

非常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是,李简逸逝世后,其后裔将他的灵柩运返原籍地潮州府饶平县安葬,这种安葬礼制延续到他的儿子李奇峰身上,直到他的孙子李时绩(愈熙)一代才落地生根,在梅城北岗附近的大浪口营建家族墓园。李简逸父子的墓地就成为入程树湖坪李氏族人缅怀先祖,联系潮梅两地族人的重要纽带,在明代至民国时期的四百多年里,梅州的后裔坚持跋山涉水前往祭祀,体现潮梅两地的潮人与客人族群慎终追远的传统文化美德。

据《树湖李氏族谱》记载,李简逸的肇世祖为大唐开漳靖闽右将军君守公(李义),始祖为福建诏安四都厚港分派进龙公。元朝末年,进龙之子南渊、石渊、北渊从闽迁移入粤的潮州东里,启迹上湾。上湾开基祖南渊公(二世祖),生一子东冈,东冈生一子西岳,西岳公移居西山(今新圩西山),晚年居古笃(今联饶古笃)。西岳公的三位孺人有谱牒记载,其膝下有九子,但族谱只记载了忠斋、笃斋、简约、简逸的名讳,其余五人失传没有记载。其中,简逸公(五世祖)在明朝中后期移居程乡县南门外树湖坪(今梅州市梅城树湖坪),为入程始祖。

李简逸生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终于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己酉岁十月十二日亥时,享年65岁。家族流传着一个故事,500年前,有一个汉子挑着箩担,从饶平县黄冈镇上湾村(以前称东界)出发谋生,经历千辛万苦,跋山涉水,一直走到程乡县(今梅州市梅江区)城墙边,因箩索断掉,决定就地落地生根,这就是现今的树湖坪李屋。当然“断箩索”是客家地区流传的情节雷同颇多的开基故事之一,带有传奇色彩。李简逸迁居到程乡县(今梅州)的历史原因没有那么简单,他也不可能漫无目的地移民。李简逸和他的儿子李奇峰、少峰先后逝世,均选择回到原籍地潮州饶平安葬,其中李奇峰夫妇附葬在祖母“善柔蔡氏”墓侧。从李简逸的墓地附葬儿子李少峰,以及另一子李奇峰归葬在祖母墓旁的现象分析,李简逸迁居程乡县的年代,他的两个儿子或已出生。康熙《程乡县志》记载李简逸的孙媳妇的事迹:“陈氏,李愈熙妻。年二十五,而愈熙卒,因遗腹在身,称未亡人者四十余年,苦节自甘。崇祯二年年七十有一,知县倪光远旌语云:看得陈氏,念五抱遗,既足丹心之苦;七一著节,益觇白发之清。既月旦共仰其徽,岂世风可没其志?宜旌之,以扬其幽者也。旌其门曰:旌褒懿节。卒年八十有九。”明崇祯二年(1629)陈氏71岁,她25岁时丈夫李愈熙(时绩)去世,据此推算,李愈熙去世的时间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与族谱记载吻合。李愈熙生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他的父亲李奇峰生于嘉靖元年(1522),因此推断,李简逸迁居程乡的时间大约在嘉靖元年至其卒年嘉靖二十八年之间。其间,嘉靖二年(1523)爆发了争贡之役,此后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机,明朝廷遂宣布中断一切贸易,期望以围堵的政策来减轻倭寇的威胁,但也断绝许多自唐朝以来整个贸易产业链相关从业人员(渔业、手工业、造船业、贸易)的生计,致使贸易地下化,商业纠纷无从解决,遂转成武力报复,倭寇之乱不减反增,造成嘉靖倭乱。李简逸离开沿海来到程乡县经商,与这种社会变迁不无关系,能在程乡县南门外贸易置业,也说明他的身份并非一介贫民。所以李氏后裔认为,李简逸迁居梅州的时间是嘉靖三年(1524),距今2024年正好500周年,颇有道理,符合逻辑。

李简逸从潮州饶平迁居程乡县城树湖坪,经商有成,买地建有大宅,且在祖地饶平黄冈上湾仍拥有田地尝产。后来其五世孙、六世孙李植云、李敦立(自翔,秀才)父子两代从树湖坪迁居东较场背旺巷口。旺巷口的分支中传有著名翰林李黼平,举人李汝谦、李汝辰、李黼章等兄弟进士举人,李黼平的祖父、父亲皆是附生、监生一类的读书人,伯父李竖光也是举人出身。其时李氏家族部分成员已经从殷商家族向书香家族转型。

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李黼平是李简逸后裔中的一位杰出代表。李黼平曾经拜访过先祖李南渊出资布施香灯的白雀寺,该寺位于饶平柘林,并写了《白雀寺》一诗,诗曰:

我祖昔唱慈,饭僧舍斯宅。经营改兰若,涂塈焕金碧。重来腊九换,延眺情屡易。平生志山水,俄顷辞筇屐。岂关筋力衰,乃畏风景迫。高櫩背崖巘,灵户面潮汐。天鼋谁能骑,海马不受策。时时闻飞孝,往往获堕帻。鄙宗本零落,接壤才咫尺。秋征长腰米,夏割昂头麦。身贫懈重闭,命脆防一掷。宏愿荷龙象,冥搜净虺蜴。西崦隤踆乌,东林穿归翮。明参草鞋机,浩歌寄行役。

由于历史的变迁,卜筑于饶平县所城镇上湾村莲花峰下的上湾李氏宗祠一度成为一片废墟。莲花巨石,巾石盘根,面朝大海,白云苍狗,空话悠悠。好在保存下来的族谱对这座建筑的历史有详细的记载,并描绘了建筑的图式,以及内部的楹联、先祖牌位等布局,使得重建工作有迹可循。族谱记载:“祠堂坐庚向甲,庚申庚寅分金。祠埕广阔,前有李厝大塘,前左侧翕钟山形似一面旗,前右侧有大石堆形似鼓,由此固有左旗右鼓之称。”宗祠始建于明嘉靖三年甲申十一月(1524)。明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倭寇陷大城(指所城),恣意焚烧,祠宇家谱飞灰,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族人李辉殿、李禹皇、李芳泽等发起重修,修建始于孟冬,竣工于辛巳。梅州的后裔李凤翔、李丙祥等也参与了重修工作。

2016年,上湾村村祖地成立宗祠重建理事会,宗祠以原明式祠堂古建筑结构,于2017年12月13日在原遗址动工重建,宗祠占地面积1162平方米,建筑面积325平方米,历时三年多,耗资190多万元,于2020年八月初三重建竣工。

与祠堂的坎坷遭遇不同,李简逸墓地一直保存较好,原葬于东界下辽山祖墓之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改葬于饶平县所城镇鸿南村南山坡下,当地村民表名“白马翻肚”,据传旧时梅地亲人汇集上湾村等地宗亲祭拜墓地都是骑马而来,场面声势浩大,刚好祭祖季节天气炎热,好多马会在旁边卧地翻肚,故名。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李简逸故土墓地因年代久远,出现一些破损,但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墓碑依然完好,上湾村宗亲每年清明都会去代为扫墓。2019年上湾村李氏宗祠即将重建落成重光之际,上湾宗亲李树森建议修复简逸公古墓,得到了在梅三地李氏宗亲的广泛共识,发动后裔们筹集资金,完成大家共同心愿——缅怀纪念始祖简逸公,修复祖墓,乃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牢记祖德,发扬孝道精神!

2024年3月30日,其后裔炳欣专程由广州返梅,相约在程江镇官田村李氏祠堂聚会商议,参加人员有:绘钊、文钊、东高、解方(树湖)、炳欣、燊昌(旺巷口)、保佑、增彬、永红(官田村)。4月6日,树湖坪李氏宗亲理事会成员绘钊、解方、燊昌、保佑、增彬五人会同上湾村及饶平县李氏宗亲会负责人清明前往南渊公、简逸公墓址祭扫,敲定修复方案,于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一)动工修复。经过两地宗亲五年的共同努力,一座见证潮梅族群文化融合的历史人物古墓得以修整。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