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健康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8版:健康周刊
2024年7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善妇科“虚、寒、瘀” “灸”在三伏天

市民在接受任脉灸。(医院供图)

谈到“冬病夏治”,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哮喘”“慢支”“肺气肿”“久咳不愈”“慢性腹泻”等内科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其实,妇科疾病虽不像哮喘、冻疮等好发于冬天,但其中一部分往往与受寒或者体质虚寒、瘀滞有关,也属于广义“冬病”的范畴。

现代女性由于久坐、工作压力大、身处空调房、缺乏锻炼,平素饮食贪凉、辛辣,常常会造成自身阳气亏虚,再加上经前及经期或产后不注意调护,使寒邪或湿邪凝于下焦,血瘀寒湿搏结于胞宫,则会经常出现手足冰冷,经期小腹冷痛、坠胀,带下量多等寒凉症状,最终导致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或阴道炎反复发作,甚至不孕或反复流产及产后诸病。

就女子的生理、病理情况而言,卵巢功能紊乱是关乎生长发育及胎孕的大事。妇科“冬病夏治”是特色治疗之一,重点选择穴位贴敷、八髎灸、任脉灸、脐灸、温针灸等综合疗法。一方面,在全年中气候最炎热的夏季,同时也是养阳的最好时机,人体内阳气上升,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药物经皮肤和穴位的吸收,随经脉的循行,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穴位、经脉刺激阳气输布于全身,激发周身之经气,振奋人体相应的脏腑功能,沟通经络、促进气血流畅,从而达到调经运血、冲任调和的治疗效果。

相关疗法介绍:

●1、三伏贴(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在妇科疾病中运用最多的便是穴位贴敷,即“三伏贴”。有关穴位敷贴药物以保健治病的载述,最早可以追溯到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杂疗方·内加》篇。

●2、任脉灸

任脉灸以施灸范围大、艾灸时间长、受热均匀、渗透力强为特点,将姜颗粒或特制的药粉等制成隔灸物,铺置于任脉及其左右肾经、胃经上,再铺上艾绒点燃施灸。腹部任脉灸可起到温经散寒、消症止痛;调理冲任、温阳补气,升阳举陷等功效。

●3、八髎灸

八髎穴的位置临近胞宫,也是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八髎穴气血不足,运行受阻,不通则痛,痛经也就相应产生。所以在八髎区域进行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改善胞宫血液循环,胞宫健康了,困扰女性的痛经自然会消失。

禁忌证

①需要敷贴的部位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

②处于经期患者;

③过敏体质及皮肤病患者;

④发烧、咳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及孕妇;

⑤临床症状有热象如月经量多色红,舌红苔黄,脉数等患者;

⑥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者。

(赖青松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治未病科)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