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读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5版:读书
2023年1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蓄满记忆的村庄如此美好
——在《一树梅花一溪月》里回味故乡

□刘诗良

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乡,故乡之美曾经被多少人忽视。风雨经年,故乡还是那个故乡,那些曾经的人、事、物和生活场景,却在时光的酒窖里发酵,散发出迷人的芬芳,陡然发觉,蓄满记忆的村庄是如此美好而难忘。

潘小娴乡情散文集《一树梅花一溪月》,书名美丽而诗意。她把笔伸入少年时期生活的故乡梅村,回到儿时的生活现场,复原一个孩子眼中看见的乡村景物、尝过的村庄美食、玩过的童年游戏和遇见的故乡人事,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她把这一份浓浓的怀乡之情以浓重的笔墨注入对故乡的书写中。这些文字集合而成《一树梅花一溪月》一书,描述出一幅梅村新旧诗意生态图,“既是一种对悠远农耕文化细节的追踪,也有着一种对淳朴乡村情调与民俗的致敬”。

全书分“一树梅花一溪月”“啖一口‘神仙菜’”“翩翩小儿郎,骑‘马’上学堂”“楝花风吹,紫烟袅袅”等四辑,父亲的一抹身影、母亲的一再叮咛、祖母的一碗宝贝菜、叔叔的一截鹅卵石墙,还有那一树梅花、一溪山月、一只白鹅、一声鸡鸣,以及会飞的蒲公英、好吃的南瓜花、小学上下课的钟声……这些在记忆里生根的生活情节和细节,串联起她艰辛困苦、懵懂无知而又天真无邪、快乐无比的乡村童年,拉开一个人精神成长史的序章。

《会飞的蒲公英》以蒲公英这一意象,以小学时“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中学时“连衣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大学时母亲说我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为叙事脉络,从村庄里司空见惯的蒲公英,“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引申到作者自己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求学飞升之路,轻盈、质朴、鲜活,温情脉脉而又含义隽永,该文被选入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

《一树梅花一溪月》既是书名,也是集中文章名。该文从梅村的美丽传说,发出梅村缘何没有梅花的追问,揭露村庄在穷困岁月乡亲顾忌于“梅”与“没”“霉”谐音、寓意糟糕而顾忌的心理,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呈现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衷心渴望”。后来,梅村有了梅林,有了梅花公园,“一树梅花一溪月”也“成了梅村的一幅现实美景”。

《春风吹过鹅卵石墙》讲述叔叔砌了三年才砌出来的那截鹅卵石墙,如今被拆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以“大众脸”的红砖墙。现在,红砖墙又被粉刷成雪白的“大众脸”。鹅卵石墙那朴拙、温馨和沧桑感消失了,而那恰恰是牵动游子心弦、牵回远飞的蒲公英的绵远乡愁。

含泪带笑的儿时记忆,似真似幻的故乡图景,如醉如痴的村庄美味,梅花溪月,山间荷塘,院中飞禽……故乡和童年,是多少人永远也走不出去的梦境。

幸而有文字,校园内外的两棵桉树、一株缀满香雪海的梨花、一只追人的白鹅、一头陪人散步的猪、一湾给孩子乐趣的小溪、一口几经变迁的池塘,一块别有风味的腊肉、一道香软的酿豆腐……故乡的景物在笔下驻足,在纸上重生。

每个人的故乡并不一样,每个人的怀乡之情却一样浓烈,潘小娴的乡情散文集《一树梅花一溪月》,无疑为记忆里的故乡做了一份永久档案,这是一曲关于村庄、关乎故乡、关系到每个人的乡村民谣,吟唱着我们每个人那个遥远、美好而惆怅的故乡。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