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化公园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文化公园
2023年9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人近视的“离谱”及治疗

●汪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近视再常见不过了,那么,古人有没有近视?患了近视怎么治疗?

在当今一些人看来,古人患近视的概率不高,毕竟古代读书的人较少,也没有现在那么厚厚的书籍密密麻麻的硬笔细字,更没有像手机、电脑、电视乃至照明灯等现代科技的视力干扰,但由于受到遗传、职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古代还是有不少的近视眼的,这从一些史料和笑话中也可以看出。“五米外雌雄难辨,十米外六亲不认,十五米外人畜不分。”《笑林广记》中记载:有一个患近视的人出门,把一大堆牛粪误以为是路人丢的漆器盒子,于是双手去捧,捧起之后觉得这个“盒子”潮湿软烂,还感叹说:“盒子是个好盒子,就是上面的漆还没干。”乾隆朝户部尚书鄂尔奇因眼睛高度近视闹出了“把别人的脚看成猫”,另一个清代著名诗人丁澎也因近视“把老虎看成人,差点丢掉性命”的笑话。这些近视段子听起来好像很夸张,但确实也戳中了很多近视患者的痛点。

关于古人患近视的记载也不少。宋代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眼病二首》中记录自己:“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曾经少时砸缸后来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是个近视患者,他自述“素有眼疾,不能远视”。而在一些古医书中也有类似“近视眼”的记载,早在商朝武丁时代,中国先贤就有包括眼病(当时称“疾目”)的甲骨文卜辞,《黄帝内经》中也有多种眼病及解剖的记述和记载,虽然没有明确说是近视眼,但推测也是类似近视眼的一种。

古人虽然对近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也没有什么应对办法,如果近视度数深,那就要贴着书看,达到“闻墨”的境地,但也有“自力更生”的代表。比如人们熟悉的大文豪苏轼,他就独创性地发明了一种“熨眼法”,具体操作就是找一个容器,盛满热水,用手捧着热水“熨”眼,而且连每天“熨”几次苏轼都记载得很清楚。

在古代,近视也被认为是眼疾的一种,主要还是通过中医进行调理,《本草纲目》中就明确记载清肝明目的药材,常用的有决明子泡水喝,以及青皮水洗眼。比较激进一点的采用针灸治疗,宋代窦汉卿的《针灸标幽赋》将“光明”作为攒竹穴的别名,记载了它治疗眼疾的功用,流传到现在就是一套豪华版眼保健操。

 
 
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