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玉莹
特约记者 郑 坤
雨后放晴,丰顺县汤南镇新埔园村空气中飘散着泥土的气息。“哒哒哒……”伴随着翻土机声,一幅田成方、沟相连、渠通畅的现代农业画卷徐徐展开。眼前这一垄垄玉米地,上个月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今年以来,丰顺县汤南镇通过政企合作,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全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该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丰顺威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机械化水平,激发农户参与复耕复种热情。截至当前,汤南镇已完成复耕面积超200亩。
撂荒地变基地
科学种植增效
走进隆烟村特色蔬菜种质试验示范基地,基地工人罗建新和工友们3人成一组搭档,正在田垄上覆盖一层银黑膜。记者走近看到,银黑膜下还铺设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管网。银黑膜覆盖完毕,工人们再将一株株玉米幼苗整齐地栽种入坑位。“基地采用水肥一体化生产模式,通过后台设备操控精准浇水施肥,水肥的消耗量比传统种养减少了七八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丰顺威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奕政介绍道。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种田,论耕田作业是老师傅,但运用新型农业技术进行种养却是新学徒。”罗建新告诉记者,他是邻村的村民,以往种植蔬菜到附近市场售卖,如今花甲之年变身田间工人。“我每天早上7点到基地上班,一天上8小时班,每月按时领工资,机械化、智能化种养比以往自种自卖轻松不少。”罗建新说。
工人们脚下这块百亩特色蔬菜种质试验示范基地,原本撂荒地占了七成。“这块地因为地形闭塞排水不畅,丢荒了十多年,我们前期通过兴修农田水利,将沉睡土地盘活。”徐奕政告诉记者,企业引进新优特高品种进行试验种植,这片新建100亩特色蔬菜种质试验示范基地一年可试验6000至10000个蔬菜新品种。此次选育的泰系甜玉米将在国庆前后迎来丰产期,届时将进行品类细分,再择优推广种植。
“基地下一步种什么?如何种?我们通过国内市场终端调研结果反推基地源头特色蔬菜种植品类,以‘特色蔬菜种质资源整合+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订单农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式,做到划区域、分品类、定时节标准化生产种植,实现农产品不滥种、不烂市。”徐奕政说。
提高联结效益
打造人才队伍
今年3月,丰顺县特色蔬菜产业园威阳农业项目在汤南镇隆烟村落户,公司携手广东省英农农业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等科研机构及企业,就产学研、产业联盟平台和供应链金融方面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为汤南镇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进驻汤南镇以来,汤南镇党委政府统筹指导,公司协助当地撂荒地的农田规划、种苗优选、无人机作业、农机服务等内容。”徐奕政说,公司通过对土地现状、交通区位、水利条件、市场前景和村民意愿等多方面深入调研,为汤南镇推进复耕复种工作提供了专业科学的建议。
记者走访丰顺县特色蔬菜产业园威阳农业项目了解到,百亩特色蔬菜种质试验示范基地上种植了泰系甜玉米、朝天椒、长豆角等特色蔬菜,2010平方米的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中心主体结构已封顶,12667平方米高质量智能化育种示范园也正有序推进建设。“今年,公司计划完成投资2245万元,实施丰顺县特色蔬菜产业园威阳农业项目建设。接下来,我们还将通过与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建设‘可产、可研、可学、可观、可玩’一体化的特色农学、农旅、农田综合体。”徐奕政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优质种苗年产约3000万株,年产值达1500万元,供应复种面积约1.2万亩,可带动农户创业或临时就业约2000人,实现特色蔬菜年吞吐量约9000吨,形成一个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典型示范区。
“近期,我们正面向社会大量招聘青年骨干,包含种子种苗技术员、园艺设计、青少年科普导师等,其中优先对象是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徐奕政说,他们朝着农业队伍年轻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