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巧
如今,扫“场所码”、亮“行程卡”,已成为进入公共场所的必备操作。自今年4月启动粤康码公共场所码应用以来,我市通过技术指导、现场检查、宣传引导等措施,努力推动场所码在公共场所全覆盖,实现“应建尽建”“应扫尽扫”。截至7月10日,全市共设置场所码47667个,累计打卡3279.74万人次。
场所码是专门为公共场所生成的一个二维码,标识了该场所的位置、名称等信息,能够对进入该场所的人员进行自动化登记,并显示其健康码状态,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精准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开展应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
“市民扫描一次场所码,既可标记位置,又能凭‘绿码’通行,无须重复亮码,这有利于保护隐私,也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科技应用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千万别小看了扫一扫后的“打卡成功”四个字,在局部应急情况下,通过确诊者、密接者的扫码记录,可以快速精准识别出同时段进入该场所的风险人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多依赖询问人员、查看监控,场所码则能进一步提升溯源排查的效率和质量。
“在接到有关文件通知后,我们立即创建注册了场所码,并张贴在主要出入口的醒目位置,还设置了展板,安排专人值守,做到逢进必扫、逢扫必验。员工进场之前,也必须打卡登记。”锦发商业广场运营总监古欢欢说,疫情发生两年多来,顾客已经养成了习惯,基本上都能够自觉配合扫码测温。在卜蜂莲花超市入口处,除了一眼就能看见的大展板,查验人员手中还拿有纸质版场所码,确保扫码验码“一人不漏”。
为加强全市场所码注册扫码工作的应用推广,高效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最小单元防疫管控措施,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科技应用组日前以不打招呼的方式到各县(市、区),选取机关事业单位、办事办证场所和商超、药店、宾馆、饭店等24类重点场所开展现场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限时整改要求。
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科技应用组提醒,场所码是检查一个地区、部门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好坏的重要标尺。为了精准防疫,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和安全,请重点场所管理者积极使用场所码,请进入公共场所的人员主动扫码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