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添
农历二月,暖空气虽然已经慢慢进入了梅州地区,但是并没有站稳脚跟,不时到来的冷空气让此时成为气温最多变的季节。梅州旧时有“二八乱穿衣”的谚语,讲的就是此时天气多变造成人们的“乱穿衣”。据梅城进士杨沅在《梅谚汇笺》记载:“二八乱穿衣。二月八月,凉燠无定。二月时除纱外,皮绵单夹可乱穿;八月除皮外,绵单夹纱可乱穿。”
农历二月,天气开始回暖,农事也开始繁忙,但是并不妨碍人们举行各种节日。除了最大的节日春社日外,还有不少其他的节俗。
炒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农历二月上旬。惊蛰时节,春气萌动,有所谓“春雷惊百虫”的说法,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实际上,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醒”的原因。
在大埔,黄蚁对房屋和食品危害很大,当地人非常讨厌黄蚁,因此旧时在惊蛰这一天(古人认为惊蛰这一天所有虫类开始苏醒),有“炒惊蛰”之俗。据《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载:“大埔有一奇俗,名曰炒惊蛰。每年到是日晚间,家家皆取黄豆和麦子,放在锅中乱炒,炒后并舂,舂后又炒,反复十余次而后已。其原因,盖大埔地方,有一种小小之黄蚁,凡人家所藏糖果等食,必蜂聚而食。俗云,是晚炒了豆麦等物,则黄蚁可以除去,炒黄豆及麦子之时,口中并念道:‘炒炒炒,炒去黄蚁爪;舂舂舂,舂死黄蚁公’也。”
其实按照巫术的分类,这种习俗可称为“模仿巫术”,它是一种以相似事物为代用品求吉或致灾的巫术手段。将与黄蚁类似的黄豆与麦子或炒或舂,意味着黄蚁也被炒或舂死,或者对其进行恐吓,以达到使黄蚁不敢过来的目的。
百花生日
农历二月十二,旧时此日为“百花生日”,也称作“花朝节”。旧时的梅州人在这一天往往多出外赏花踏青。如清末张芝田在《梅州竹枝词》中提到梅城人在“花朝节”踏青赏花的习俗:
出门差喜是花朝,二月郊原春色饶。
不道一花才插鬓,蝶蜂随我过溪桥。
胡曦在《兴宁竹枝杂咏》中提到了兴宁清末“百花生日”时的习俗,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到当时兴宁的女性在当日除了赏观美丽的凤仙花外,还用它来染指甲。
百花生日祝春风,最喜花开洗手红。
低语联吟诸姊妹,怕人偷听荔墙东。
凤仙,俗呼指甲花,亦曰洗手红。凤仙花本身带有天然红棕色素,人们一般将其花瓣或者叶子捣碎,用树叶包在指甲上,能染上鲜艳的红色,非常漂亮,很受女孩子的喜爱,故又名指甲花或洗手红。中东人很早就用它的汁液来染指甲和修饰自己。据记载,埃及艳后就是利用指甲花来染头发的。著名的印度身体彩绘,也是用它来染色的。
梅州人旧时对花似乎特别关注,古代还有以仙花嶂山上的花进行占卜科举功名的习俗,这与其他地方在花朝节卜占阴晴、预测丰歉的习俗似乎类似,也从侧面反映出梅州旧时科举之兴盛。如据《乾隆嘉应州志》载:“仙花嶂,明山中一山,《旧志》乡人或见花开其巅,形若莲。科年邑人望其璀璨照耀处计其花数,以占科名。一说以花占选举,花之红、黄色为甲,白为科,常年则以红、黄为岁丰,白为岁歉。《潮州府志》谓其花正向则人安,又见有别书亦载此嶂花开如莲大约丈余,其色白则人安,色红则人灾。为说不宜,然曰仙花当不易见云。”
另外民国时期张祖基在《客家旧礼俗》里也提到了在花朝节占卜的情形:“二月十二系百花生日,这日系没雨落,就百样花都会极盛。”
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一般在农历二月中旬。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在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北半球进入昼长夜短的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之后,我国东部均进入明媚的春天。
春分在梅州一般不作为节日,不过在靠近梅县的兴宁径心、径南一带,旧时有做“春分”之俗。届时,较富裕之家备办三牲敬神,一般人家只舂糍做粄,有酿豆腐、酿酵粄等食品,邀请亲朋聚会。另外,丰顺地区在春分这一天则多会去扫墓,据民国《丰顺县志》记载:“春分,祭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