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之前教育先贤们集中致力培养超高素质学生,可以说,足球是当时朝野上下用来培训人才的重要体育项目。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爱国爱乡的乡贤、华侨的推动下,梅州有10余所中学、上百所小学开展了足球运动。东山中学是其中一个足球实力较强的学校,也是当时梅州各界贤达重视足球的典范。广东梅县东山中学从创校之初就有着浓厚的足球传统,百年来东中涌现多位为中国足球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物,其中有足球将军、足球贤达、足球投资者、足球管理者、足球运动员等。
创立之初即具备足球传统
梅州中学的校足球队成立于1917年,时任校长黎贯聘请归侨邓少梅、余克辉为体育教员,校足球队的实力很快增强,多次战胜梅县各校足球劲旅,并远赴汕头战胜了在当地有足球传统的教会中学队。
值得一提的是,1910年毕业于务本中学的北伐名将、抗日元勋黄琪翔,在20世纪50年代曾担任中国国家体委副主任,梅县足球队上京比赛,黄琪翔曾多次参与接见。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院士、全国侨办副主任连贯曾分别在上海强民之友、北京强民之友担任名誉要职。
梅州中学也是国家足球教练曾雪麟、天津女足教练邓雪昌、河北队教练潘培根等足球名宿的母校。岭东足球队的创始人杨向梓也毕业于梅州中学,杨家为中国足坛培养了杨向梓、杨霞荪、杨霏荪、杨宇峰、杨朋锋等三代球杰。
1914年,梅州中学堂奉令改为省立梅州中学,另派校长接替。1921年改为省立第五中学,1949年省立梅州中学、县立一中、私立华光中学、梅州女师合并,改名为广东梅州中学,沿袭至今。在梅州中学收归省立的过程中,革命风云激荡,梅县另一所足球强校东山中学诞生。建校之初,东山中学的先驱者们面对重重困难,制定了“勇俭爱诚”校训。东山中学把“勇”放在校训之首,强调团结,有别于只注重才学的一般学校,毕竟,光有才学而缺乏胆识和协作精神,往往导致大业难成。东山中学秉持着如此修身修学并进的校训,扎实办学,师资从优,学风踏实,很快成为遐迩闻名的岭东学府翘楚。当时的足球被公认为是磨炼胆识、协作等体育精神的最佳运动。东山中学几位校董、校长本身就是知名的足球爱好者,使得东山中学从创立之初就具备了足球传统。
首届校董中卢耕甫、黄任寰都来自梅县老牌足球之乡西阳镇,丘燮亭、谢逸桥、卢耕甫还是积极倡导现代体育的松口体育会成员。黄任寰是一位热爱足球的将军,他将足球绘上家族祠堂壁画,派兵士修整了梅城东较场,并在蕉岭组织独一师足球队,出资资助梅县足球队到汕头、省城、香港比赛。
东山中学“草创”阶段担任六年校长的叶菊年(1861—1936),曾作联“萃中西陶冶一炉学子莘莘振作精神造人格,看欧美风云百变神州莽莽转移时局赖英豪”,他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掌校期间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学生互相勉励,勤奋学习,蔚然成风。1982年,叶帅在广州邀请卢伟良、曾宪梓等校友聚会时,指示“要发扬老校长叶菊年老先生等认真办学、严格要求的办学精神,把东中办得更好”。
早年掌校的足球情结
1913年东中成立时,彭精一正读初中三年级,当年冬,他和叶则仕到上海就读,翌年转入南洋公学中学部(相当于高中),1917年考入南洋公学大学部,并于1921年毕业。他课业优秀,且自幼喜欢军事,因娴熟于兵式操而被任为总务长。根据其大学同学回忆,彭精一跟人握手,常常不经意间“取手入握,用力坚持,使人痛极失声”,足见他尚武之习。
彭精一的母校南洋公学是中国最早重视足球的大学,1896年成立,1921年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该校“体育一事与中西各课一律并重”,早在1901年学校即组织了足球队,在与上海劲旅圣约翰大学足球队对抗中成长,开始崭露头角。他就学期间南洋公学校长唐文治对足球高度热心,认为足球运动能养成奋发向上的意志和尚武精神。唐文治校长亲自打造了《足球歌》,每逢球队出征,必亲自督战,战罢归来,皆要训话一番,激励全校师生始终要保持战无不胜的斗志,使学校出现了延续多年的足球热。南洋公学校足球队在1914—1919年华东六大学足球联赛六次联赛中,四夺锦标,声名大振之下应邀出征武汉、北京、天津等地,历年外战也是战绩斐然,名扬全国,是中国近代足球界一支名副其实的劲旅。彭精一就在这样的校园足球氛围中完成了他的高中、大学学业。
彭精一于1923至1927年回乡担任东山中学校长,任内将理科改为英文原版课本上课,并租赁学校东侧唐、曾二姓之耕地15亩为大操场,为东山中学开辟了一片足球基地。1925年,冯引士、李巨昌从北洋大学毕业后回校服务,东中一时人才济济,学校声誉鹊起。
冯引士就读北洋大学时,天津不仅足球氛围浓厚,而且实力强大。1881年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1889年该校会办严复将足球纳入“操法”科,聘洋人担任足球教官。1895年李鸿章的幕僚盛宣怀在天津创建了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延续了足球运动的教育传统。
1917年11月18日,冯引士就读的北洋大学与新学书院、南开学校等七校发起组织了天津第一个正式足球组织“天津学校足球会”。30年代和李惠堂一起组中国队参加奥运会的孙思敬就是当时天津著名后卫。1935年,由酷爱足球的张伯苓校长率领的南开队与北宁队组成天津中华足球队勇夺“爱罗鼎”杯万国足球大赛冠军,为当时全国体育界一大事件。冯引士大学毕业后直接回母校东中服务,并担任过梅县东山中学和石扇梅北中学(当时叫梅县第廿一区区立梅北中学校)的校长。他毕生留在梅县从事教育,以校为家,宵衣旰食,轮流担任东山中学和梅北中学的校长达20年,直至“文革”期间去世。受母校东中和北洋大学足球氛围的影响,冯引士校长同样十分重视足球和体育。
从东较场到自拥宽阔球场
东山中学从建校以来就十分重视各项运动,1913年成立时即组成足球队与乐育中学足球队比赛,这支东山中学足球队由南洋归侨、该校英文教员卢柏廷训练,从此奠定了东山中学足球队的基础。东中足球队在与乐育中学足球队初次交战时吃了败仗,因乐育中学足球队由曾任瑞士国足队员的万保全校长亲自训练和参与。东中足球队苦练技战术,在第二次比赛时体现出敢打敢拼的精神,小个子队员赵一肩从身材高大的万保全胯下带球穿过,把乐育中学足球队打败。20年代东山中学一个班就出现有足球“五虎大将”的称号,即丘钟秀、吴求胜、李润昌、陈炳荣、丘佐荣,这5位球员组成的队伍,对抗全校,所向无敌。30年代梅县强民足球队不少队员也出自东山中学,包括钟道兴、丘振基等人。
叶剑英就读东山中学期间就是学校足球队队员。他于1913年春至1915年冬在东中就读,博览群书,学业一流,并酷爱体育运动。他经常登上东山岃,跑步到齐州寺、油岩、大东岩等地击剑练武,踢足球,打单杠,举石担,滚火车轮,风雨无阻。他特别喜欢操练军事,常带同学步行到十多公里远的南口、西阳或坐船到丙村进行军事演习。
东山中学学子不仅学业优秀,对体育运动也十分热忱,而当时的校足球队队员是学校运动员中“第一强悍”的精英。他们在学业之余要严格训练,一到训练时间,就通过状元桥过周溪河跑到东较场踢球。每天下午总要练到夜色苍茫的时候才回校,几十双球鞋声在离校半里的地方就能听见。每当球队归来,同学们常开玩笑说:“牛队归来了!牛队归来了!”校足球队被称为“牛队”,可见同学们对足球队队员的推崇氛围。当时周溪河畔的长堤,沿岸竹林荫翳,凉风飒飒,空气清新,行人稀少,是东中学生练习跑步的天然训练场。
早期东山中学没有广阔的球场,校足球队要到东较场练球,也方便与梅州中学等其他学校的球队交流。办学之初,离东山书院不远的钟家祠有小运动场,可在那里开展排球、钢架、杠杆、天桥等项活动,踢足球则要到东较场。1919年,东山中学聘请体育专家高天若执教。高天若设法让更多同学参与体育运动,就在山麓祠寄宿舍草坪设置各种运动器具,如浪桥、平台、天桥、平行棒、高栏及跳高架等,此外还开辟网球场、排球场各一处。这些普及措施,激发了师生们对运动的热情,更多同学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后来有校友回忆道,“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同学们到山麓祠运动,拥挤异常。”1932年,东山中学建校20周年时,彭精一校长在唐屋门前梅江河边开出了一个大操场,足球场和篮球场俱有,学生增至二千余人。这个大操场,成为梅县足球的一处绝佳的校园青训基地,东中学生从此有了充足的场地来训练和举办联赛。在东中各任校长的倡导下,足球成为东山中学的传统强项,亮阔的球场和技术的实力,使东中成为梅县的一处重要青训基地。
20世纪50年代梅县冶炼厂占去了运动场和千佛塔,不久冶炼厂改为钢铁厂。于是,学校先是发动学生在马蹄形中间开出了一个小足球场,60年代又在东山岃上开出一个中型足球场。进入21世纪后曾宪梓校友捐赠母校一座足球运动场。
知名校友加持代代传承
在东山中学的早期毕业生中,涌现了不少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风云人物,如叶剑英、李世安、冯引士、肖向荣、赵一肩(第十九路军总部参谋处长)、李扩(亲历淞沪会战的国军第78师少将参谋)、曾举直等。少年时期在东中求学的经历,使得他们中不少人在有生之年持续关注和支持家乡的文教事业,包括足球运动。
1931年10月起,彭精一任梅县县长,任内将梅城的东较场建成为大型的梅县公共体育场。在1931至1936年的县长生涯中,彭精一为梅县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组织、场地、资金、赛事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并亲自担任领队,率领梅县足球队到省城参赛,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强民体育会温集祥(1913—2008)、蓝淦(1911—1987)等球员,使得梅县足球队蝉联两届省运会冠军。
抗日爱国将领赵一肩(1898—1946)是东山中学1916届毕业生,就读期间曾为梅县中学足球和网球运动蓬勃兴起而尽心悉力。曾举直(1894—1981)1931年受命黄任寰师长,与县长彭精一合作,组织地方人士成立城区市政委员会,派出部队参加拆除旧城和修建梅县体育场。
1956年10月,梅县足球队赴京参加全国八县足球对抗赛,是其中唯一一支黄河以南的参赛队,叶剑英元帅特派东中毕业生、时任国防部办公厅主任的肖向荣中将接待梅县队全体人员。
1964年全国少年足球赛决赛,东山中学队获得冠军,受到叶帅接见。1981年东中足球队赴京参加全国“希望杯”足球赛,获得第三名,受到国家体委、教育部的表扬奖励。1982年获广东省传统项目中学足球比赛冠军,1987年获全国足球“幼苗杯”冠军、全国足球“传统杯”亚军。
东中为省一级的足球队输送了近百名运动员,原广东足球队队长叶细权、广州部队足球队队长钟杰章等都是东中学子。1982年广东省体委、教育厅授予东中“足球传统学校”称号。1981年东中教师张志经被授“全国体育优秀教师”,后来提升为副校长;1992年东中教师温向群被授“全国体育优秀教师”,后来提升为副校长。
东山中学桃李拔萃,足球传统代代传承,涌现了众多极富足球情怀、鼎力支持足球的各界人士。1956届校友曾宪梓先生的足球梦使他鼎力支持家乡足球,成为中国“足球的贵人”,旅港嘉属商会荣誉会长刘锦庆与20世纪40年代侨领刘宜应、丘陶荣、丘佐荣等都大力支持家乡足球发展。1988届校友刘水、1992届校友赖国传等倾巨资投入足球事业。刘水成立了梅县铁汉生态俱乐部,赖国传则收购了英超足球队西布朗维奇,为梅州足球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职业足球篇章。
●客名君
本文来自“全球客家名人堂”公众号并获授权;文字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图片由客名君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