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旅游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8版:旅游周刊
2025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湛江寻海的味道

湖光岩。

从粤东梅州到粤西湛江,700多公里的路程。一路西行,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过了阳江,山少了,稻田少了,树木的叶子阔大起来。我知道,这是湛江近了。

初到湛江,走出湛江西站,第一印象是“蓝”。街道两旁种满了椰子树和棕榈,浓密的树冠在空中交织,阳光只能从缝隙中漏下些光斑来。在市区找到一家旅馆入住,推开窗就能看见美丽的海湾。放下行李,便去金沙湾看海。

金沙湾的沙滩在阳光照射下是金色的,沙子极细,踩上去微微发烫,有“足疗”的功效。海水比早晨见到的蓝了许多,近岸处海水清澈,能看见细沙被浪推着移动。远处海水渐次变深,由碧绿转为深蓝,与天际线融为一体,让远航的海船看上去像钉在海景图上的图钉。沙滩上人很多,三三两两的游客或坐或卧,也有孩子在浅水处嬉戏。浪头打来,凉意从脚底直冲上来,冲走了下午烈日照射的燥热。海水退去时,细沙从脚趾缝间流走,痒痒的,竟有些童年的趣味。

黄昏时分,我登上观海长廊。长廊沿海而建,蜿蜒数里。夕阳西下,余晖将海水染成金红色,远处的硇洲岛只余一道剪影。长廊上的人渐渐多起来,多是本地居民饭后散步。有老者牵着孙儿的手慢慢走,有年轻人骑着单车飞驰而过,有小孩在沙滩上玩耍。海风拂面,带着白天积蓄的热度和咸味。这长廊不仅是观景之处,更是湛江人生活的延伸,是他们与海对话的场所。

湛江的海鲜闻名遐迩。丰富的海洋资源赋予了它数不胜数的美味海鲜,螃蟹的鲜美、对虾的嫩滑、生蚝的肥嫩,让人垂涎欲滴。湛江的夜市到处坐满了寻“鲜”而来的食客。特别是生蚝,是食客们必点的特色美食。好友告诉我,湛江人吃生蚝讲究“冬至到清明”,这个时段的蚝最肥美,营养丰富。但见在热气逼人的棚子下,老师傅用长钳翻动着炭火上的生蚝,蚝壳“噼啪”作响,汁水沸腾。撒上蒜蓉辣椒,趁热啜饮那口浓缩了大海精华的汤汁,咸鲜中带着微微的甜,仿佛能尝到琼州海峡的浪花。炭烤生蚝、生蚝煮汤、蒜香蒸蚝、生蚝海鲜粥,各种吃法我都尝了个遍,真是“蚝”有人生,生活充满“蚝”滋味。

次日清晨,我去了湖光岩。入得园来,树木愈发葱郁,遮天蔽日。石阶湿滑,应是昨夜下过雨。走了约莫二十分钟,眼前豁然开朗——一泓碧水静静地躺在死火山口里,四周峭壁环抱,岩壁上生着些不知名的草木,倒映在水中,竟分不清哪是实景,哪是倒影。这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玛珥湖。水面纹丝不动,像一块巨大的翡翠。有风掠过,也只掀起些微涟漪,转瞬又复归平静。我坐在湖边石凳上,忽见一只白鹭掠过水面,翅尖轻点,便又飞向高处去了。这鸟儿想必日日来此,饮水啄食,竟比许多游客更懂得欣赏这湖光山色。

离开湛江的前一夜,我去了中澳友谊花园桥底,这个地方被称为湛江的时空之门。那天晚上与好友一起听歌手唱歌,对称的桥洞下,靠岸的海面被无数彩灯映照得流光溢彩,灯火倒映在水中,被波浪揉碎又拼起。再远处的海则漆黑一片,只听得见涛声阵阵。柔柔的海风吹拂,真的让人感到无比放松。我想起这几日见过的海,清晨的、正午的、黄昏的,各有各的面貌。海如此,人生亦如此。我们总以为熟悉了某个人、某个地方,其实所见不过是一时一刻的片面。湛江的海教会我,美不在追寻极致的光影,而在接纳变化的常态。

(文/图 郭劭楷)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