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金本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那份真诚和友善都不应被遗忘。
小孙子上小学了。我离开了农村老家来到了城里,接送他上学放学。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每天上午下午要走四个单程。辛苦自是不言而喻,但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习惯了就好。
初到这全新的环境,最让我难以适应的,便是周围没有相识的人,寂寞孤独的感觉让人难受。尤其是在学校门前等待放学的那段时间,要是能有个熟人或者朋友聊聊天,那该多好啊!
这一天,放学时间还未到,学校门前已经挤满了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们。我斜靠着墙壁,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
“老哥,玩手机呀?”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在耳边响起。
我抬起头来,只见一位身材肥胖、国字脸、
秃头顶,身着休闲服,嘴角挂着慈祥笑意的老人站在我的面前。
“您好!我在看微信。”我一边回答,一边往旁边挪了挪身子,想给他腾出点位置,好让他也能靠墙站一站。
“以前没见过你。”老人微笑着问道,顺势也靠在了墙上。
“我刚来不久,还不熟悉。”
“一回生二回熟,像你我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人人都一样,是当孙子,来等阿公。”他正话反说,风趣幽默。
“没错,确实如此。”
俗话说打锣听音。我一下子就感觉到,这位老人不仅健谈,而且相当老练,想必在社会上是那种左右逢源、吃得开的人物。
“老哥,听口音你应该是平远人吧?”他试探性地问道。
“不是。但我老家与平远交界,我是梅西人。梅西,去过吗?”
“去过!去过!梅西的一个天四个角,我都一清二楚。我不但去过,还在那里工作过6年呢。”老人提高了嗓门,眼珠放光,神采飞扬,兴奋地说道。
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我们之间的距离仿佛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我姓……”他主动自我介绍起来。哦,原来是他!我的脑海中突然对他有了印象,而且这印象越来越清晰。那时的他是我们镇的大领导,而我只是文化站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俗话说“人情唔怕阔,冤家唔好结”,我俩算是“老同事”相遇,应该挑明了,再叙叙旧吧。但我却犹豫了,毕竟时过境迁,相互之间缺乏了解,还是需要慎重对待。
短暂的沉默过后,他又开口了:“你在梅西哪个村?看我记得不记得。”
“那是我老家,我很早就出去了。”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竟然用这样的谎言来敷衍他、欺骗他。
“呵……”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应了一声。
就在这时,一串轻快的音乐响起,校门缓缓打开,放学时间到了。学生们像归巢的小鸟,欢蹦乱跳地从校园里走了出来。学校门前瞬间变得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那温馨的骚动持续了好一阵子。
我接到了小孙子,带着他往家走。一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起刚刚与老领导的相遇,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愧疚。
接下来的两三天,每次去接送小孙子,我都会不自觉地用眼睛搜寻那位老领导,但一直未见他的身影。我心中的愧疚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越来越强烈,我甚至在想,如果再次遇到他,我一定要诚恳地跟他道歉,重新建立起那份被忽视的情感。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我都没有再见到他。也许这就是人生,充满了无数的偶然和错过。但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那份真诚和友善都不应被遗忘。
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样送小孙子去学校。在校门口,我竟然再次看到了他的身影。我的心猛地一跳,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走了过去……
老领导告诉我,自上次跟我见面后,触动了他身上的一根神经,越发思念在梅西度过的岁月。于是,他去了一趟梅西,旧地重游,与“三同户”促膝长谈,与几位还健在的村支书回忆往事,还与熟人朋友和众多乡亲见面交谈。他说这次梅西之行,收获颇大,感触良多,体会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天大地大,人情最大。”
从那以后,我和老领导渐渐熟络起来,每次在校门口等待的时候,都会聊上几句。我们不再有身份的隔阂,有的只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当下生活的感慨。
一天下午,天降滂沱大雨。我骑电动车去接孙子,偏偏遇上堵车,眼看放学时间到了,望着前方灰蒙蒙的雨幕中一眼看不到头的车辆,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万分,一筹莫展。忽然手机响了,是老领导打来的,他告诉我他帮我接到了小孙子,现在小孩在他身边,让我放心;并叮嘱我天雨路滑,不要着急,注意安全。接完电话,我如释重负,感激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