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5版:家庭
2025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中的黄鳝炒苦脉

●廖明

黄鳝,肉质细腻,口感鲜美。黄鳝炒苦脉则是我老家特有的“春天的味道”。

我小时候,正赶上物资匮乏年代,家乡贫穷落后,家里生活拮据,除了逢年过节,平时少有肉食。每年清明前后,黄鳝上市了,父亲偶尔会买点回来,算是给家人补充点油水。

黄鳝来自田头地尾,山涧小溪,是上等的土货。黄鳝好吃,但宰杀并不容易。它长长的身上有一种很滑的液体,抓着它稍不留神就会逃走,所以宰杀黄鳝是一门技术活。

我父亲就很擅长这门技术活。把黄鳝宰杀好,切段,装盘;将铁锅烧热,放猪油,加姜丝爆香,然后倒入切好的鳝段,快速翻炒。鳝段在锅中翻滚,发出“嗞啦”“嗞啦”的声响,鲜味春汛般漫开来,原来扁平的鳝段慢慢收缩,由两边向内翻卷,表皮也变得金黄。待七八成熟时,放入切好的“苦脉”,继续翻炒至全熟。刚出锅的黄鳝,亮油油的,泛着诱人光泽,苦脉青翠欲滴,交织在一起,似色彩斑斓的画卷,香气飘逸弥漫。夹一口吃进嘴里,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黄鳝肉嫩骨酥,苦脉爽脆可口,肉的鲜香与苦脉的甘爽完美融合,滋味冲击着味蕾,在唇齿间流转,令人胃口大开,惬意顿生。

父亲照例会倒上一碗散装白酒,一口酒一口菜。几口酒下去,父亲脸颊开始泛红,嘴角微微上扬,沧桑的脸上,洋溢着难得的轻松和满足。

父亲命运多舛,历尽坎坷曲折,创伤和贫困铸就了他沉默的性格。小时候,我觉得父亲很严肃,我们都有点怕他,这时也感觉他变得柔和了好多。父亲爱酒,劳作回来,有时会倒上一杯,点一根纸烟,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房里喝,没有下酒的东西,俗称“寡酒”。清贫岁月,一杯小酒,也许能抚慰父亲疲惫的身心,让他暂时忘却生活的焦虑和忧愁。

真正能治愈人的美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那些可以勾起人美好回忆的食物。黄鳝炒苦脉,平平无奇,简单质朴。那丰腴的滋味,却是我难以忘怀的童年味道。这些年,由于种种原因,野生黄鳝难找了。菜市场的海鲜档口偶尔见到的黄鳝,肥肥的,估计是人工养殖的,不敢买。几年前在一客家菜馆,老板推介说有上好的黄鳝,按我的要求做了,但调料味道重,入口没有鲜香味,肉质松散,没有嚼劲,骨太硬。苦脉明显焯过水,太熟,不爽脆,也没有那种淡淡的苦味,吃过之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父亲早已过世,临走时顺便带走了当年的黄鳝炒苦脉的味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