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8版:教育周刊
2024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读与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语文新教材各个学段加大了阅读和朗读教学的比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有基本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学生朗读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增加情感体验和提高领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重视朗读有效评价,提倡多元评价

及时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在第一时间,通过精准的评语和具有指导性的评价意见,通过语调、语速、停顿、节奏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这种及时性评价切忌泛泛而谈的评语和评价时间的滞后性。“你真棒,读得真好!”“你读得很认真,没有错字、漏字。”等空话套话。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要趁热打铁,有针对性地指出错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个性化评价根据每个学生作出的朗读评价,有助于学生个人朗读能力的提高。在张扬朗读者个性化的同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的个性化的评价。如学生的自读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读互评,还有传统的师生评价等等,使个性化朗读评价更加全面、完善、丰富。

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朗读首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体会到朗读的快乐;其次在课堂中创设欣赏、鼓励的课堂评价氛围,对学生的朗读始终保持用鼓励的话语进行评价。

●加强朗读指导,实践提高

学生朗读能力

随着多媒体网络资源深入课堂教学,教师的示范朗读逐渐淡出了课堂。但教师的演示范读体现出的亲和力和灵活性,具有音频朗读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的年龄认知、朗读水平等客观局限因素,更体现出教师演示范读的必要性。

教师的亲自示范,发音准、语感好、有感情,通过教师有感染力的演示范读,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学生耳濡目染,通过聆听教师的演示范读,对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具有指引性的作用。

情境代入法是指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悟,根据课文中特定的情境,代入情感,使课文的朗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通过情境代入法能更好地把情感表达出来,增加文章语言的感染力,使朗读者和聆听者的内心和文本达到一种融情入境的境界。

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始终保持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认真聆听学生的朗读,努力发掘学生的朗读潜力;而对于学生朗读不尽人意之处及时评价,委婉提出改进的方法。

时刻把学生放在“读”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朗读中自我感悟内化,把文本内化成自己的感受体验;让朗读成为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前进动力,让朗读渗入到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在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 蔡芹珠)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