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
“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文化建设、文化赋能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在推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中,要以文化为魂,打造发展新优势、探索融合新格局、点亮群众新生活,切实将文化力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加快实现“以文兴业”,打造发展新优势。经过多年探索,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以文兴业”,不是简单地对文化形态进行商业包装,更不是为普通产业披上一层文化外衣,制造宣传噱头。文化与产业,须一体谋划、系统推进,既要谋求经济上的增收,也要实现文化上的增值,唯有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相得益彰,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才可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一则小例子,或许可以为这个理念作一个注脚。梅江区北联村,是一个拥有丰富红色内涵的小村落。近年来,北联村扎实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对革命遗址进行修缮,并广泛收集、深入挖掘革命史实和红色故事,将遗址串珠成链,打造成红色景点和革命教育基地。随着一座座红色地标拔地而起,村里的红色旅游也兴旺起来。然而,村民们并没有急于盖饭店、开超市、收门票,而是在如何保护和修复红色文化上下功夫。他们说,只有让红色文化更加鲜亮,生活前景才会更加明亮。
坚持推进“以文润城”,探索融合新格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只有文化的浸润,城市发展才有灵魂、有成色、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百千万工程”中旧村改造、产业园区建设,对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要注重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坚持传统村落修旧如旧,留住乡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流量文创产业,以文塑旅,以文彰旅,以文化特色加强城市的独特性和内涵。国庆期间,嘉应古城接待游客59.69万人,单日接待游客峰值达9.8万人,成为游客首选“打卡点”。非遗美食、客家谚语、文创纪念品……传统客家文化与古城相遇,历史与文化交织出来的独特魅力,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成为促进文旅融合的城市“流量担当”。
切实做到“以文惠民”,点亮群众新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何为“高质量文化供给”?一方面,要树立为群众服务的宗旨,以群众的需求点为出发点,关注点为聚焦点,兴趣点为落脚点,打造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用生动感人、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群众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向美的价值观,给群众提供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我们要始终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文化产业从业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倡议打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化产品,把服务群众同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既做群众的贴心人,又做群众的引路人。
在毫不懈怠马不停蹄奋进“百千万工程”的征途中,需要久久用功的“大者”,亦须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