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桂贤
屙屎擸倒牛墩欸,或作“屙屎擸倒牛墩哩”“屙屎擸牛墩”,比喻巧遇、幸遇。
为何这一俗语会有这一含义呢?这里先来分析动词“擸”的含义与名词“牛墩”的功用。
擸,读作[lap3],音近腊,但声调不同。“擸”在客家方言里有多种含义:一、指插入、套入,如擸鞘唔倒、锁匙擸锁头。二、指相碰、碰着、挨着,如两辆车正面相撞叫“对擸”;再如俗语“屎忽(窟)擸凳嘴擸碗”,意思是一回到家便可坐凳捧饭碗,有人伺候。三、指遇到、撞到,如擸彩、今日擸倒我值班。四、指对准、吻合,如擸节拍。五、作量词,指叠,如一擸碗、一擸草帽。
牛墩,即拴牛桩。墩是俗字,方言读音记为dǔn,但因此本字与否定词“不”极相似,故这里采用“墩”更通俗易懂。拴牛,方言俗称“绹牛”。
“屙屎擸倒牛墩欸”原意是放牛娃在草丛中拉屎,蹲下时屁股恰巧触碰到一根牛墩,这根钉在地里的牛墩正好用来拴牛。这里的“擸”就是挨着、碰着的意思。通常,人们野外放牛时会带上牛墩,找到茂盛的草地后把牛墩固定,拴住牛,牛便在一定范围内吃草,放牛娃暂时就可以自由活动了。牛墩一般是树木制成的,长约20~30厘米,直径约3~4厘米,下端较尖便于插地,顶端膨大、圆钝,便于系绳。铁制的牛墩直径稍小,顶端弯成孔,可以串绳子。钉在草地里的牛墩露出地面的部分并不长,也就3~5厘米,在杂草的掩盖下不易发现。放牛结束后,有时为了省力拔牛墩,也会把牛墩留下,作下次拴牛用。某日,有人也在这块草地放牛,拉屎时偶得这牛墩,正合用也。这便是“屙屎擸倒牛墩欸”一语的来历。
“屙屎擸倒牛墩欸”一般比喻巧遇、幸遇,而不是遇上麻烦或不幸。当今,有许多人误解这一俗语,认为其中的“擸”是指插入、套入,是拉屎时牛墩恰好插入屁股眼了,因而是比喻遇上倒霉事或不幸。其实,牛墩上端圆钝,再怎么夸张也不至于插入到屁股眼里。可见,这里的“擸”并不是插入、套入的意思,而是挨着、相碰的意思。当然,屁股眼即使碰着牛墩也算不了什么,谈不上不幸,只是强调凑巧而已。再者,在客家方言里,遇到倒霉、不幸时多用“衰”来表达。
“屙屎擸倒牛墩欸”与“行倒狗屎运”一样,都是比喻巧遇,遇上幸事。当然,不排除这一俗语可用于碰巧遇到不幸的情形,但须知这只是特殊演变,不属于典型的用法。例句:
我一下车想搭出租车转屋夸(下),突然听到有人叫我,原来系细李,他也在车站接人,真系屙屎擸倒牛墩欸!我就搭佢个顺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