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中国·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2版:中国·时评
2024年5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同织密校园欺凌防护网

■ 朱双玲

“老师,我想回答这个问题!”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预防校园欺凌”普法宣讲活动在梅江区芹洋学校开展,该校初中部的同学们踊跃举手,与来自梅江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的法官滕婷积极互动。(详见《梅州日报》5月14日4版)

校园欺凌是影响校园安全、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安全隐患,近年来,无论是从网络曝光的频度,还是从相关数据统计上看,校园欺凌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上述背景下,梅江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的法官化身“老师”,向学生们详细普及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构成要素、常见行为等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今后,各相关部门要多多开展此类活动,以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减少校园欺凌案件发生。

校园欺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树立规则意识,共同解决。可以说,只有从学校到家长,从司法机关到有关部门,从社会组织到企业平台,都担一份责、尽一份力,才有可能实现系统治理,共同织密校园欺凌防护网,让孩子免受伤害,也防止孩子误入歧途。

预防校园欺凌,全社会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共同织密校园欺凌防护网,首先学校要建立起科学的治理体系。要找深找准欺凌事件的诱发因素、高发区域、高发对象,并做好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救助方案,加强学生的法治和道德教育,讲好反校园欺凌的“开学第一课”,推动反校园欺凌“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升干预及处置校园欺凌的有效方法。第二,家长要吹响预防的“前哨”。一方面要守好家庭教育“责任田”,给予孩子不越界、不纵容、向上生长的关爱,养成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情绪能力。另一方面要在生活中“育智”,加强对孩子的法治、生命和安全教育,引导孩子科学应对欺凌,既不做“沉默的羔羊”,也不做缄默的旁观者。第三,社会各方要营造校园欺凌“零容忍”氛围。充分凝聚社会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反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建设,向学生欺凌行为“亮剑”。可建立跨领域、跨部门工作机制,协调教育、公安等多部门力量,如公安加强学校周边的安全巡查、司法机关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开展法制教育等,最终形成社会各界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