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理论·环球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5版:理论·环球
2024年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激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 罗奕山

随着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力抓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力推动《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从“纸面”落到“地面”,一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落地实施,梅州苏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更精准把握运用好苏区“绿水青山”这一最根本最长远的资源禀赋,全面激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梅州苏区实体经济,特别是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型储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已有发展态势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苏区振兴、同步实现对标对表全国全省的共同富裕,是梅州全市人民奋斗的目标和不竭动力。

要在把握运用新质生产力上谋新篇务实效。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梅州当前的产业特别是传统的食品加工、建材、陶瓷、金属制品、医药、文旅等产业,要以数据为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中,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产业间协同配合和发展的有效衔接,以求突破已有产业的发展范式,凸显产业之间的协调性。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根本上彰显梅州产业发展路径上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

要在产业递进产业蝶变产业创新上谋新篇务实效。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我们要坚定推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苏区已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好食品加工、建材、陶瓷、电声、铜箔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行动,着力强化产业产品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安全水平;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载体,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链供应链模式,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此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以期发挥数字技术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要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上谋新篇务实效。政府要发挥催化剂、稳定器的作用,有效引导生产要素由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部门或者区域流向生产率高的地方,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提升。要持续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每一个创新行为都得到市场尊重,让每一份创新成果都能够形成市场价值。要顺应科技合作大逻辑大趋势,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在更广阔的空间布局科技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要在加速推动“科技集群+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上谋新篇务实效。梅州苏区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要着力依托大湾区全球领先的科技集群和产业集群,推动梅州域内产业集群之间融合发展,以政策支撑、人流物流资金流、“反向飞地”等平台载体,催生梅州域内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和规模化。加速梅州苏区域内“科技集群+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并以战略性前沿技术的突破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要在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上谋新篇务实效。要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产业组织和产业形态变革调整,不断提升生产要素组合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国际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好产业链融通带动作用,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积极发挥数据要素的“融合剂”作用,推动现有业态和数字业态跨界融合,衍生叠加出新环节、新链条、新的活动形态,发展好智能制造、数字贸易、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新业态,促进精准供给和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和创造新需求。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