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程乡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11版:程乡
2024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是突破乌江天险的22勇士之一
——走进“继志堂”感受平远长征红军战士林钦才的一生
林钦才照。(资料图)
林钦才故居修缮一新,免费对外开放。
(朱双玲 摄)

●朱双玲

人物名片

林钦才1907年出生于平远东石镇灵水村一个贫苦家庭。1930年5月参加红军,数次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后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领导了突破乌江天险的政治工作,经历了夺取天险娄山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众多战斗,是突破乌江的22勇士之一,平远唯一全程走完长征的老红军,也是梅州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32名老红军之一。

听闻位于平远县东石镇灵水村的林钦才故居完成修缮提升,便有了去参观的冲动。几天后,趁单位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机会,笔者走进林钦才故居,从小小的故居到林钦才生平的六大展板里,感受了林钦才从二万五千里长征走来的英雄气概和他为国家奉献的一生。

林钦才故居“毓秀堂”,又名“继志堂”,由林氏十九世孙萱秀公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903年),萱秀公是东石富户,平生乐善好施。该屋平面呈正方形,坐东向西,为三进两堂两横一围龙客家民居。原故居建筑在修缮前已破败,2019年,东石镇政府向广东省申报红色革命遗址修缮布展项目,经批复立项后开展修复工作,目前修缮和布展均已完成并免费对外开放。

加入红军

数次参加反“围剿”

林钦才出生于贫苦家庭,靠耕种佃田为生,长期饱受地主的欺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1928年,接受了共产党员的革命宣传,林钦才萌生参加革命的念头,积极参加二五减租农民运动,加入农会和赤卫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30年5月,红四军第一纵队分兵平远。林钦才积极参与东石区农民暴动,从中认识到红军是帮助劳苦大众的队伍,遂主动加入红四军。他跟随部队转战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历任战士、宣传员、宣传队小队长、中队长等职。在刚加入红军时,林钦才没多少文化,于是他积极参加识字教育,很快成长为有阶级觉悟有文化的坚强红军战士。

1930年6月下旬,林钦才跟随红四军北上进攻南昌、九江,后转到江西高安、上高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

1930年底开始,蒋介石派重兵多次疯狂“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林钦才经历了数次反“围剿”战斗。他作战勇敢,曾在江西三次负伤。其中南雄水口战役是最让他刻骨铭心的。1932年7月10日,林钦才所在部队奉命增援水口战斗,战场景象异常惨烈,林钦才跟随部队英勇冲杀,历时三天两夜的战役终于被扭转。

数年的艰苦斗争,林钦才没有怨言,理想信念愈加坚定,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宣传队中队长成长为一名机枪连指导员。

参加长征

成突破乌江22勇士之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10月16日,红二师第四团作为开路先锋前卫团,率先跨过于都河,其中就有林钦才的身影。11月27日,红四团率先渡过湘江,与企图封锁湘江的敌第一路“追剿军”展开激战。林钦才和战友们杀退一批又一批敌人,在援军策应下,与敌激战至12月1日,掩护中央纵队顺利渡过湘江,同时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全团伤亡过半。

12月31日,林钦才跟随红四团到达乌江天险,只见两岸悬崖峭壁,高不见顶,对岸三个团的驻敌凭险据守,后有强敌紧追不舍,军团首长下达由红四团作为先锋突破乌江的任务。1935年1月2日,经过两次试渡,只有连长毛振华所在的一艘竹筏试渡成功。2日拂晓,红四团扎制了60多艘竹筏,开始强攻。第一批强渡的指战员与毛振华会合后,第二梯队一营又迅速过江,但遭敌人优势火力的猛扑。林钦才与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奋力划桨,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终于登岸,此时一营冲锋前进到了半山,但因为石山太险,不能散开,不便接近,终于又停止,没法前进。紧急关头,一个班从左侧石壁攀爬到敌人前方,用猛烈的火力压住敌人。此时炮兵连的五发炮弹也把敌军打得四散逃窜,于是红四团发起猛攻,天险乌江就这样被突破,首先过去的,只有22个战士。

红四团渡过乌江后,飞兵疾至娄山关,占领桐梓城后,在松坎警戒北面之敌7天,保障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之后,红四团同兄弟部队一起,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息烽,威逼贵阳,虚指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后昼夜兼程,胜利夺取泸定桥,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道路。

6月初,红军开始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夹金山。红四团奉命再次担当前卫开辟通路。从6月12日到7月上旬,林钦才跟随部队,同风雪、冰雹、缺氧、严寒搏斗,先后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仓德山等五座大雪山。由于是先头团,负有探路的责任,林钦才和战士们还要背武器、背包、粮食、柴草等。经过四天四夜的艰难跋涉,终于穿过数百里的草地,到达目的地班佑,为右路军探出了穿越草地之路。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历时一年、纵横11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林钦才又随部队开赴新的战斗征程。

奋斗不息

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1935年11月,林钦才参加了直罗镇战役。12月,奉命调到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任政治部组织科长,参加了著名的东渡黄河战斗。1937年4月到达延安,因长年征战,伤病缠身,林钦才在延安后方工作,他主动到最艰苦的地方领导发展生产。在延安期间,林钦才先后在直属政治处、二区站医院、供给部、军法处农场、中央招待处工作。1946年7月,林钦才从延安出发赶赴山东战场,参加了三年解放战争。

1949年,林钦才随部队解放和接管江苏、上海、广州,后脱下军装转到广东地方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钦才卸下戎装,先后在珠江地委、粤中油脂公司、广州东山第三中级干校、海南岛东方农场工作,后任海南专署交通处副处长、佛山专区邮电局副局长等职,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初期,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1976年,林钦才离职休养,1987年1月逝世,终年80岁。

如今,林钦才故居“继志堂”与不远处的“石北革命烈士纪念碑”相互辉映,英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