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读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5版:读书
2023年1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抉发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未来意义
—评《客家民俗文化集粹(全六卷)》
□周思明

上个月,献礼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的文化产品——《客家民俗文化集粹(全六卷)》(吉林文史出版社)面世。这套集粹的策划、出品以及编纂,归功于梅州具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本土文史研究者。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会作为其编撰团队,他们以“板凳一坐七年冷”之精神,耗时费力七年,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实践,“搜辑文献,叙述风土”,终于圆满完成了这套客家民俗文化集粹的丛书。通览全书,《客家山歌选编》《客家童谣·游戏选编》《客家民间故事选编》《客家礼俗》《客家方言熟语》《客家家训汇编》,煌煌六卷,分量厚重,用序者杨宏海的话说,这套书“是今人对前人的赓续与高蹈;是一种今日同侪对前辈的礼赞和致敬”。

诚如总序中指出,自20世纪30年代,从罗香林教授出版《客家研究导论》算起,“客家学”作为一门学问,已有近百年历史。在此发展历程中,“客家学”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机构日益增多,研究论著层出不穷。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来自罗香林教授家乡梅州的后辈学人,源自梅州本土的一批热衷于客家民俗文化研究的学者们,在继承前贤的学术遗产基础上,对梅州客家研究作出系统而周密的爬罗剔抉之整理,这套《客家民俗文化集粹(全六卷)》,可谓是近年来其成果的集大成者。杨宏海认为,客家民俗学研究,是梅州学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开展的研究方向,是为“先声”。因为谈及客家文化研究的复兴,如果将其视作开风气之先的话,可以回溯到1983年“从北京发起、吹至岭南的民俗学研究热”。当时正处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文化学术界也有复兴的气象和冲决的勇气。包括客家文化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开始萌芽新生,众多海外、港澳台的客家乡亲回内地寻宗问祖,于是出现了“客家热”。

客家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种类繁多,积淀厚重。诚哉斯言:客家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客家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客家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竞技等。细读可知,《客家民俗文化集粹(全六卷)》是在1989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梅州卷主体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客家礼俗、客家熟语、客家游戏及客家家训等新的内容。杨宏海认为,本套丛书虽冠名“客家”,却是以梅州客家为主体。换言之,书中所涉及的客家民俗(童谣、游戏、山歌、故事、礼俗、熟语、家训),乃是现今梅州区域内的客家民俗。编著者之所以选择梅州,而不是汀州、赣州、惠州、贺州等,理由在于,梅州乃世界客都,客家人在此地汇聚,又从此地走向世界,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梅州具有丰富的客家民俗传统积淀,因为历史与现实等多重因素的作用,迄今仍保存得较为完整,能够展现以赣闽粤边区客家“大本营”为主的客家民俗整体构成。鉴于梅州处于粤东北山区且为全国首个“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但经济相对较落后,因而着力开发利用、保护发展客家民俗、客家文化的任务就显得极为重要和相当迫切。

客家民俗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有何渊源与发展历程?不同地区的客家民俗有何异同?以上问题,均可在《客家民俗文化集粹(全六卷)》中找到可信的答案。可以说,该套丛书是一套集多个地区客家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具有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新著,是目前我国客家民俗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客家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悠久的发展历程,客家民系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南迁汉族移民群体中的一支,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汉民系之一。其实不唯梅州等地的客家人,遍布于全球的客家人数百年来均筚路蓝缕、踔厉奋斗,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强烈笃实的家国情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论遭遇任何艰难困苦,都能勠力同心,开拓奋进,勇毅前行,谱写出恢宏璀璨的客家文化新篇章。

读《客家民俗文化集粹(全六卷)》,对客家族群乃至客家民俗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客家民俗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文化、族群文化相结合而彰显出的亲和力、自然力和生命活力,它既是分布于多个省份地区乃至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的客家族群所孕育出的独特审美品格,同时也超越了地域和族群,而具有了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客家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宏伟发展进程中,凸显出独特的价值,承载着重要的使命。这是因为,客家民俗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均有自己独特、丰富、厚重、创新的内容体现。从本质上来说,客家民俗文化是儒家“家国情怀”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继承与发展,并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相统一。对于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宏伟工程而言,客家民俗文化是其重要的支持力量之一,这一点不容置疑。

令人钦敬的是,该套丛书的编纂团队,有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自觉。何谓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这四个字表达了当前思想界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应,是世界各地多种文化接触中引起人类心态的迫切要求。人类发展到现在,已开始要探究我们各民族的文化是哪里来的?怎样形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 20世纪前半叶,中国思想的主流一直是围绕着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而发展的,以各种方式出现的有关中西文化的长期争论,归根结底是这样一个问题——即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现代中国人究竟能否继续保持原有的文化认同?还是必须向西方文化认同?上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生都被困在有关中西文化的争论之中,包括梁漱溟、陈寅恪、钱穆等都在其中。因之,《客家民俗文化集粹(全六卷)》可谓一套不可多得的客家民俗文化研究力作,它既向历史掘进,也是面向未来,对当下中国文化如何打通历史与现实、今天与未来、本土与畛域之间的壁垒与阻隔,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该书系统梳理了客家民俗文化的来龙去脉,生动讲述客家族群独特历史,勾勒出积淀深厚的客家民俗文化历史,并冀图唤起沉睡在人们心中的文化自豪与文化自信,可谓功莫大焉。

(作者系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