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读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5版:读书
2023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遇上 《西厢记》

□汤克勤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上,我布置三个班166名大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爱情戏《西厢记》,要求大家完成作业:“我看《西厢记》的崔张爱情”,字数约800字。

《西厢记》被誉为“元曲之冠冕”,其标举“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影响深远,令人赞叹,它与《牡丹亭》《红楼梦》并称为古代三大爱情作品。而封建卫道士视《西厢记》为 “诲淫”之作,视其为洪水猛兽而严加禁毁。当代大学生正当青春,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大学生遇上《西厢记》,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们怎么看待崔张爱情呢?

崔莺莺与张生在普救寺邂逅,一见钟情。大学生对一见钟情的恋爱方式普遍不赞同,虽然他们理解崔张所处时代因男女授受不亲、女子限于深闺而导致一见钟情的合理性。大学生能男女自由交往、平等相处,他们知道一见钟情即使能激起灿烂的火花照亮两人的世界,也毕竟由于彼此知之不多,色相带来的多是肤浅,激情过后容易疲劳,爱情就不会长久,他们坚决反对闪婚。他们希望爱情好事多磨、日久见人心,“经过感冒后方能试出真心”,爱情不是快餐,爱情需要涵咏,才能体味其中的甜美与幸福。谈情说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相扶相倚的知己伴侣。

大学生更向往林黛玉、贾宝玉由于长期交往而形成的知己之爱,当然,他们不愿意看到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他们普遍赞成“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认为,《西厢记》“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思想主旨,抓住了爱情婚姻的核心,是先进的思想,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封建礼教、婚姻制的大胆挑战,符合现代社会的爱情婚姻观。《西厢记》的这一思想在古代社会是超前的,这是《西厢记》成为不朽经典的原因之一。大学生渴望有真爱的婚姻,普遍反对“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单车上笑”的某些功利性的婚姻观。

大学生理解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对白衣秀才张生的爱情有许多内热外冷的“假意儿”,佩服她为了爱情做出了大胆叛逆的行为。有的女大学生甚至质问:“谁说女子在爱情中应该被动?女子一样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大学生尤其交口赞叹崔莺莺对张生爱得那么纯真无瑕。当老夫人逼迫张生上京赶考要求考中状元,崔张两人分别之际,崔莺莺埋怨母亲“拆散鸳鸯”,愿意“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崔莺莺追求纯真、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爱情,深得大学生赞同。

还有一些大学生发表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在爱情婚姻中,纯情当然很美,但也离不了“面包”。人毕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爱情婚姻只有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才有保障。他们不敢设想,“相国”小姐崔莺莺嫁给白衣秀才张生,如果每天要考虑柴米油盐、浆补擦洗,那么其生活将何以堪?他们爱情婚姻的质量又如何得到保障?一位女大学生想起她妈妈说的一句话:“将来找对象,要找经济富裕的才好哇,别嫁过去受苦。”这话语重心长。女大学生普遍理解老夫人干涉崔张爱情的良苦用心,而男大学生则感叹:丈母娘这一关难过,原来由来已久啊!大多数女大学生明白女人在爱情婚姻中的责任和义务,她们普遍希望自己能经济独立,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与心爱的人共渡难关、共享幸福,正如舒婷的诗《致橡树》所说:“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在当代,女大学生的愿望很容易实现。

《西厢记》的爱情男主人公张生才华横溢,是一个痴情的“志诚种”,他又有点软弱冒失,被红娘讽刺为“银样镴枪头”。张生确立了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痴情的多情多愁多病的才子形象。大学生肯定了张生大胆追求爱情、痴情专一的形象,又对他的体弱多病给予了否定。然而,也有个别大学生认为张生其实不软弱,他对老夫人的赖婚尤其是逼其考中状元的所谓“屈从”“妥协”,其实是出于要日后与崔莺莺过上幸福生活的长远打算所致,毕竟最终要成为一家人,毕竟要给心爱的人以幸福,暂时的分别算什么呢!为了爱情,奋斗是值得的。爱情能够激发出强大的力量,张生以柔克刚,终于获得了永久的幸福。这个同学的见解颇有新意。

我仔细阅读所有的作业,体会大学生对《西厢记》中崔张爱情的真切评价,感受到他们立足于当代现实生活,对美满的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并且,他们知道为了爱情自己应该怎样做。有的大学生表示,学习《西厢记》,他们的爱情观更成熟了。

(作者系嘉应学院文学院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