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客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客家
2023年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幸福的时光

□张子文

小时候的过年才是真正的过年。盼星星,盼月亮,盼过年,就为了过年的时候可以穿上新衣裳,可以放烟花放鞭炮,平时求之不得的佳肴也会在过年这几天让人大快朵颐,平时难得空闲的父母也会带上小孩出去走走。孩提时最幸福时光莫甚于过年了,我印象中最深的还是——

接红包

广东人历来就有春节给老人小孩封个红包利市、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小孩乖巧伶俐的习惯。小时候对人民币反应迟钝,对接红包却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小伙伴们都以所接红包的数量来权衡各自的威信与地位,谁接的红包多,谁说的话就管用,也就是所谓的“头”。虽然过完年红包都是颗粒归公上交“国库”,但兴致仍高,多串门是多拿红包的一条捷径,看望三姑六婆远房亲戚,甚至外婆回娘家,都不会错失良机一路护送。虽然当时都只不过为一元二元的红包,但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我都会匆匆谢过,之后就恨不得速速回去向小伙伴们炫耀去。

回想起来,小时候接红包利市不过是对童心的一点满足而已。而现在的小朋友都讲究实惠,甚至把所给的红包当众验收,感觉满意时竟将“袋袋平安”的红包纸随意一扔,感觉分量轻时有如遭受污辱似的满面不屑,大庭广众之下令赐红包者无地自容。真是欺老莫欺小也!红包利市也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得势利。

祭祖宗

小时候,祭祀祖先是件了不得的大事,每到大年除夕的早上,牛皮战鼓及醒狮列于厅堂前,占地五百来平方的禾坪上密密麻麻地陈列着祭台及三牲,插好香烛。八时整,祖父便会穿着老太爷遗留下来的一袭马褂肃立于道光皇帝亲赐的“奕世书香”的横匾下面,提壶挈酒鞠三炷香,率各家各户谢祖宗的庇护,祈福来年祖宗保佑风调雨顺民生安乐等,态度极为虔诚,场面庄严肃穆,连平时调皮捣蛋的顽童亦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大人乖乖鞠上几躬。听着祖父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念着几世子孙率某某前来参拜祖公祖婆——真有梦回唐朝的感觉。参拜完毕,挨顺序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祖屋上空,浓郁着喜庆的节日气氛,战鼓醒狮齐齐上阵,向每家每户拜年,大人小孩举欢同乐。

直至祖父仙逝,十多年来再也未见过如此隆重、壮观的祭祖场面了。其实一方水土一方风俗,祭祖作为客家人对先人的一种缅怀方式,亦是一项传统习惯,与所谓的封建迷信是有本质的区别,这种方式同时也表达了纯朴的客家人对祥和生活的祈求心愿。

再回去过年,祭祖也是东家迟西家早,一盘散沙不复当年之势了。

再回去过年,已少了一道风景,多了一丝遗憾。

赏花灯

客家人把元宵称赏灯,又称赏丁。丁者:男也。新生男孩谓添丁,共赏之曰赏丁。元宵之夜,厅前的禾坪下灯火通明,几十张大台上摆满各种点心及客家娘酒,同围龙屋十六岁以上男性务必到席。先是由几位德高望重者作诸如年度总结报告、某某之子考取某某大学为围争光,以及一些围内事。有新丁之家抱出小孩与大家见面,大家都会祝福小孩健康成长,当然也希望真如传说中一样,目睹新丁者会有新的一年好运。稍后便举行升灯、赏灯仪式,鼓乐齐鸣,龙狮助兴,在鞭炮与烟花中,新丁的家长扯动红绳牵拉着花灯升上正厅栋梁,预示龙母围又将升起一颗新星。大家一边看着请来的龙狮表演一边行酒令,这时酒桌无父子,输者二话不说,端起酒碗就灌,充分显示客家汉子的豪放。我们小孩子则上蹿下跳,时不时到桌上抓一把点心就跑,大人也不会骂你,当然这种待遇也只有过年才有。偶然碰上稍有钱的人家会请来客家山歌团或电影队来助兴,那个年将会特别有意义。

如今,生活富裕了,过年都忙着打牌或到外面旅游去了,老屋已年将不年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过年的气氛一年比一年淡薄。我更怀念小时候的过年。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