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读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5版:读书
2023年3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处觅乡愁

□唐宝洪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且看: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在《诗经·小雅·采薇》中,乡愁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李白眼里,乡愁是“床前明月光”;在杜甫看来,乡愁是“家书抵万金”;在孟郊《游子吟》里,乡愁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贺知章的追忆里,乡愁是“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散文集《乡愁依依》也是抒写乡愁。且问《乡愁依依》里的“乡愁”在哪里?笔者先从该书作者杨本明的故乡说起。他的故乡,是一个名叫“芷溪”的村庄,我去过几次。芷溪,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地名,一溪活水由南而北中分,溪水碧澄如练游鱼可数,水中水岸,芷草摇曳,众芳争艳,两岸人烟稠密,繁华之景象堪称十里江南水乡。村中,遗存有74座古宗祠和129座古民居,人文鼎盛,生态宜居,故而,荣登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且被评为中国最美传统古村落之一,入选“国际生态环境和谐(美)村镇100强”。杨本明生于斯长于斯,芷溪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黑瓦炊烟、风俗掌故等,浸淫在他的骨髓里,他的血脉里,自然流淌着乡愁。

何处觅乡愁?古村落是我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包括村落的规划、各类建筑、桥梁、庙宇、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民风习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乡愁,就在古村落。“七代书香征济美,一门家学著渊源”。

翻阅《乡愁依依》,开篇之作《何处系乡愁——芷溪》,字里行间,漫溢着饱满的故乡情怀,无论是对故乡的思恋,还是当下城镇化大潮里保护开发路在何方的思虑,都可寻觅到作者汩汩不绝的乡愁。而《读你,芷溪》,更进一步生发乡愁,从“扉页: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到“桃源活水·耕读传家”,再到“古建辉煌·屋宇连云”和“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最后是“文化自觉·盛世启航”,通篇淋漓浓稠的乡愁。没有乡愁的人,即使再富有,也穷得只剩下了钱。从这个层面来说,作者是乡愁的“富翁”。

生活是铭刻着乡愁的调色板。乡愁是实物,是风物,是文化符号,也是一种心理。杨本明大学毕业后,在城市工作与生活了30多年,在城市与故乡之间,往返着他的乡愁。《乡愁依依》里的《祖屋难离》《圩市》《桃源山记游》《芷溪花灯》《故乡的年味》《杨氏家训试译》《客家美食故园情》等篇什,让我觉得乡愁已经成了作者的一种瘾。一盏花灯,一片叶脉,一尾在水草里优哉游哉的鱼,一轮在思乡的梦里起起落落的明月,通过一个汉字、一种方言,凝集成心血的结晶,惬意诠释作者的乡愁。

有一种无声的思念叫魂牵梦萦,有一种疼痛的牵挂是欲说还休。乡愁是火焰,在血液中燃烧,往往有痛,但痛中有乐有亲切的怀恋。譬如,《第666块青石板》,写初恋的美好和幻灭,作者无数次独自彷徨于故乡芷溪的雨巷,寻觅“红云”,耳畔一次次响起心上人“我等你”的呢喃,一次次对苍穹对清风对流水发问“红云”在哪里,此情此景,如泣如诉,似弦断,似箫裂,感人至深。

杨本明与我相交多年,过从颇密。他的为人,与他的文字,我都喜欢。他的文字,长短不拘,间或文言句式,简练纯净,带有美感。但从散文的难度和深度、高度而言,他的文字,还是浅显了些,有些篇什的内容还是较为芜杂,应有所写也有所不写;至于笔力方面的深度和力度,也有待挖掘拓进;更进一步来说,若要从题材的广度、时代的高度、思想的深度、语言的难度等方面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则更为艰辛。路遥知马力,期待杨兄本明向散文精品进军。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