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时评·时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5版:时评·时事
2023年3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通报刊亭回归 逆袭源于创新

■ 郭元鹏

“支棱报亭又支棱起来了!”近日,在南通市市区南川园路与工农南路的交会处、金融汇旁,一家崭新的“支棱报亭”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又一抹“邮政绿”点缀城市街景。如今南通市区已经有31家书报亭。这些书报亭都是一位叫周嘉培的市民与志同道合者一起打造的。

城市的报刊亭,曾经是城市最美的风景。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报刊亭黯然退场。如今,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县城,很少能看到报刊亭的身影。一些城市,即便还有市民想坚守在报刊亭里,也没有机会,因为城市管理部门一直在以各种名义拆除。

那么,这个时候还去创办报刊亭,是不是自寻死路?南通报刊亭回归城市给出了答案:虽然不能发大财,但是也有生存的土壤,也有存在的必要,更能成为一种衣食无忧的载体。2021年9月,南通“90后”市民周嘉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并肩先行,“支棱”起一座报亭;如今,那间无人看守的“自助报亭”已蜕变成“支棱报亭+咖啡”,深受年轻人青睐。

南通报刊亭之所以能够重归城市,在于城市的包容。在大部分地方都拆除报刊亭的时候,南通市有关部门给予了“绿灯”:市场监管局给予了“流动摊贩备案”;邮局一路畅通给予了“报备”;城管部门则是宽容接纳,不以违章建筑或者影响市容的“结论”进行查处。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南通报刊亭做到了“跟上时代”,他们不仅销售报刊,还创新了服务模式,打造了“报刊+咖啡”“报刊+玩具”“报刊+鲜花”“报刊+充电”“报刊+书本”“报刊+打气”“报刊+音乐”等模式。值得一说的则是,咖啡、音乐等等,更能够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既然是报刊亭,那么销售报刊当然是主业。传统纸媒衰落的当下,还有市场吗?答案是:有。比如《江海晚报》《扬子晚报》《参考消息》《读者》《故事会》等,在当地依然有销量,购买者以老年人为主。一些老人表示:谢谢城市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可以零买报刊的地方。

虽然说销量与从前无法比拟,但是这种“服务小众”也并非无利可图。何况,换一种思路看“服务小众”也是一种服务,“服务小众”也有商机。“南通报刊亭”回归城市,是逆袭,是坚守,更是情怀,也释放了文化的馨香。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