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70后、80后、90后……时代不同,初心不变;31年、21年、11年,党龄不同,誓言不改。不同的年代,相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同样的选择。60后老当益壮不缺位,70后中流砥柱善作为,80后昼夜不停加速度,90后冲锋一线敢担当。一代又一代平远公安人,用坚守和奉献诠释着金色盾牌的绝对忠诚,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在第三个警察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平远公安,倾听了不同年代的警察故事……
60后 钟雄辉:只要热爱,就能坚持
50多本大大小小的笔记本,承载了一位老警察34年的从警时光。缓慢翻开这些尘封的记忆,虽然有些纸张已经泛黄,但是笔迹依旧刚劲有力。这些笔记的主人,是一位在平远公安工作了34年的老警察——钟雄辉。
1988年,23岁的钟雄辉从广东司法警察学校毕业分配至蕉岭监狱工作,1993年调回平远公安局工作至今。34年,他从小张变成了老张,青丝熬成了白发;34年,他先后在基层派出所、刑事侦查、安全保卫、法制案审、警务督查等多个岗位担任要职,工作笔记就记了50多本。手写的工作笔记,清楚记录着从警点滴,被他视为警察生涯宝贵的财富。他说:“只要热爱,就能坚持。”
“上午到南湖聚众斗殴现场,抓获嫌疑人8名;下午到市人民医院询问伤者;晚上召开专案组会议……”翻开他的笔记本,可以看到这样的日常。
“刑警是个搏命的工作,办理大案要案,说起来挺‘带劲儿’,背后的压力、危险、辛苦却难以言表。”从警34年,让钟雄辉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13年多的刑事侦查经历。有一回,钟雄辉和队友凌晨到梅州城区开展夜间追逃,狡猾的嫌疑人为躲避追捕,从一栋五层高的楼顶跳到隔壁楼顶。钟雄辉见状也跟着跳了过去,但因落脚的墙面位置湿滑,他险些没踩稳。“当时楼房外围正在装修,搭满竹架,尖利的毛竹一排排竖着,如掉下去,你今天可能就见不到我喽。”时至今日,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他还心有余悸。
命案积案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即便是从事刑侦工作一辈子的老侦查员,有时也雾里看花、难以突破。“咬定命案不放松,抽丝剥茧觅真凶”是钟雄辉攻坚破案的信条。无论接手多么复杂疑难的大案要案,还是面对具有极强反侦查能力的嫌疑人,他总能寻踪觅迹、甄辨鉴疑,为案件侦破发挥关键作用。几十年的公安岗位上,钟雄辉曾有两次转行的机会,但他都婉拒了领导的好意。“这警服穿上了,就再也脱不下来了。”
如今,作为一名督察民警,是队伍中的“警中警”“啄木鸟”“护林人”,钟雄辉始终坚持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到“手握戒尺,正人正己”,督人先督己,欲言先自省,严格开展警务督察工作。“再过两年我就将面临退休,但是初心永远不会改变,因为人民警察的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脉当中。”钟雄辉表示。(朱双玲)
80后 张玉华:“我是真爱这身警服”
他是研究生,本可以选择更安逸的工作,却选择做与危险相伴的刑警;他是擅长技术的理工男,本可以坐在敞亮的办公室写代码,却选择了战斗在打击犯罪的最前线,他就是平远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张玉华。
张玉华谈起自己从警的最初想法来自于网上的真实案例,“当时有个大学生因为电信诈骗被骗了6000元,为此想不开而自杀了,”张玉华对此震惊不已,“我在思考,我能否利用我所学去改变点什么。”2013年,他顺利地从一名软件工程师转型,踏上了从警之路,开启了反电诈的征途。
张玉华始终牢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使命,充分发挥一名刑警在侦查破案中的攻坚克难作用。2016年至今,张玉华和同事们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系统研判为抓手,以实战应用为方向,综合利用信息作战手法协助侦破各类刑事案件380余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60余人,为群众挽回损失210多万元。
2021年4月,平远反诈中心接到市反诈预警推送,辖区丘女士很有可能正在遭受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张玉华和同事们抓紧联系当事人丘女士,“我们发现当事人手机一直占线,先去单位找没找到人,后来去她家里也没发现,”张玉华回忆,“她家人说她穿着拖鞋很慌张出去了。”听到这,张玉华不禁更加着急,发动丘女士家人、同事一起找人。我们后来终于在小区凉亭里找到了她。张玉华说:“刚找到当事人时,她浑身在发抖,对手机哭诉‘我没有犯罪。’手也颤抖着,我立即大喝‘不要相信他!’”张玉华冲过去抢下手机,当事人正与骗子网络聊天,被诱导以查验银行卡流水为由让丘女士银行卡转账,“骗子出示了伪造的刑事逮捕令,上面有当事人的真实信息,当事人很容易就上当了。”由于处置及时,避免了丘女士的经济损失。
像上面的案例有很多,张玉华觉得被老百姓认可是最大的荣耀,“能被群众竖起大拇指表扬,我心里都美滋滋的。”但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注定了他难以有很多的精力照顾家人,有很多无奈和压力。更多的时候,他不得不暂时把家庭放在一边,用自己的负重前行,换来更多人的平安团圆。“搞刑侦虽然苦,对家人亏欠很多,但我是真爱这身警服。”(袁志鹏)
70后 韩燕兰:“警察不是官老爷”
1994年,从小就有“橄榄绿”梦的韩燕兰如愿考上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顺利进入平远县公安局工作。在干了10年人事工作后,她调到交警大队违法办,后来被任命为车管所副所长、指导员再到所长。不管是一名普通民警还是部门领导,她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千方百计创新服务举措,将便民车管所建到群众身边。
车辆管理所是公安交警服务群众的窗口单位。从到车管所工作起,韩燕兰便提出用“热心”迎接群众,用“耐心”解答问题,用“细心”审查材料。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车管所经常都处于“忙不过来”的状态。加上业务系统不断升级,数据更新有时会延缓。往往群众排了半天队,待办时却发现资料不全无法办理。出现这种情况,韩燕兰便要求窗口工作人员留下群众电话号码,或与业务骨干探讨或与上级沟通好后,再联系群众前来办理。“警察不是官老爷,能看到群众的满意和鼓励,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发自内心感到高兴。”韩燕兰如是说。正是因为用心服务群众,2021年她任车管所所长至今业务办理实现零投诉。
去年4月,一名在平务工的韶关南雄驾驶员因身体、疫情等原因错过了驾驶证换证时间,需重新复考科目一。按规定他应回当地考试,却因身体疾病,行动不便无法回去。接到这名驾驶员的求助后,韩燕兰积极与南雄市车管所沟通,最终让他在平远参加考试,顺利换领了驾驶证。
2021年10月梅州市开展摩电整治行动以来,群众办理摩托车驾驶证的热情空前高涨,突增的业务量令她和同事们天天忙得焦头烂额。可当他们了解到远在仁居等偏远乡镇的大龄群众参考不便的情况后,毅然挤出本就吃紧的时间,推出“送考下乡”“延时服务”。去年,他们共为农村百姓提供摩托车驾驶证办理服务6182人次,让5082人拥有了驾驶证。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背景下,如何让车管业务更加便民高效,更好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是车管所不断精进业务的初衷。以往,各镇群众买了摩托车,只能骑车到县城车管所才能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造成农村无牌无证现象突出。为此,韩燕兰带上业务人员到摩托车销售企业宣传政策,积极推进摩托车带牌销售工作。在她的努力下,目前平远23家摩托销售企业带牌销售业务覆盖全县各乡镇。
(朱双玲)
90后 冯敏:用青春践行初心使命
“穿上这身警服,就要去守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90后民警冯敏常说的一句话。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冯敏一直在刑警大队,奋战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线。2022年9月到大柘镇派出所任职。作为一名基层警察,冯敏忠诚履职,勇于担当,始终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
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冯敏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专业和业务知识。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干中学、学中干,经常请教领导同事,翻阅以前的案卷进行研究。卷宗具有参考价值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但是不能够百分百照搬,因为他们工作的对象是人,而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很多经验不能直接复制粘贴,学习之后要认真思考认真领悟,探索出最适宜自己的工作思维。
宝剑锋从磨砺出,基层的历练让冯敏不断成长。2016年5月31日凌晨,平远县大柘镇发生一起持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重大案件,入职不到一年的冯敏便主动请缨参战,这一“仗”让他受益匪浅,业务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也更加坚定要做一名人民警察的信念。
“审讯工作,是一场攻坚战。”冯敏告诉记者,口供对案件的侦破至关重要,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20年抓获一起故意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松时,嫌疑人起初以对抗的形式拒绝回答讯问,并以挑衅的语气试图影响参与审讯民警的心态。为找到突破口,冯敏先是以威严的态度告知嫌疑人相关法律并充分尊重其权利,打消其对抗心理,再以家庭、情感作为切入点,融情于理,极力说服,让嫌疑人最终卸下心理防线,如实交代案件实情。像这种长时间的审讯,与犯罪嫌疑人心理博弈、斗智斗勇的情况对他来讲已经是常态化。
多年来,冯敏几乎将大部分时间和心血倾注在工作上,夜半熟睡时的紧急任务、妻子产子时的出差追逃、万家团圆时的加班加点……这些都是他一路走过来的付出与坚守。每逢想起父母、妻儿,他不禁心生愧疚,“这些年家人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冯敏说,自己能够安心工作家人的支持必不可少,妻子一边上班一边照顾两个小孩,但是从未有过怨言,现在两个小孩也以他为豪。
心有所向,才能行有所往,常问初心,才能铭记初心。派出所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确保治安局势平稳的第一道防线,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冯敏用青春践行初心使命,用行动书写恪尽职守,用坚守诠释忠诚担当。
(吴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