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客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客家
2022年1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松源人的月半文化

□王孙浩

“过月半”是国人的传统节日,梅州农村很多地方都有“过月半”的民间习俗,但是,像梅县松源镇那样几乎村村都 “过月半”,而且大多数村每年分别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过一次,即一年过两个月半的现象,恐怕少有。

“过月半”这一习俗,在全国来说普遍认为是指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和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俗称为七月半、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祭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神等。七月又是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此时,一些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祭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该节也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松源镇过月半这一民俗,远近闻名,是该镇民间习俗的一大特色。全镇22个行政村,多数村都有过农历正月半和七月或八月半的习俗,也有一些村不过正月半,只过八月半,而且各村过月半的日期不一样,甚至在一些行政村当中的各个自然村过月半日期又有不同。

松源人过月半的起源很难考证。主要是松源的月半节是地域性的而不是全国性或大范围内的节日,因此不能在各种史料中找到关于月半的记载,在当地也找不到关于它的起源记录,只能在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的一些信息中了解月半节的起源。大多数人认为,松源人的月半起源于“扛公王”,即龙源宫内供奉的“敕封龙源助国公王”。公王系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乡钟姓人士,北宋时期,钟友文、钟友武、钟友勇兄弟三人连中科甲,在京供职。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同,俱罢职归田,后相继逝世。象洞村民感其兄弟品德,建造龙源宫,将兄弟三人塑造成神像供奉。相传,象洞龙源宫在一次水灾中,宫内三尊神像被洪水冲至松源河宫岃顶前的河中,其时有乡民见河中神像旋回不去,将其捞起放置河岸上的石岩下。后悉系象洞龙源宫公王神像,意将送返象洞,但因搬移不动,只好暂置于此处。龙源宫当时系由松源园岭村人王主贤、王一凤牵头,向梅蕉六甲社会各界人士募集资金建造,最终于1507年建成。龙源公王因其神恩广播,护国庇民,深得善男信女的崇拜信仰,尊为松源一方福神。

从明代正德年间(约1509年)开始松源就有扛公王活动。松源扛公王习俗,在每年春秋两季举行,春季在农历正月半前后几天,秋季于农历七月十六日开始,一直到农历九月底,各村都要扛龙源公王神像游村,供人膜拜。松源各行政村包括自然村过月半的日期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各姓村民早期迁入松源后基本上同宗同姓聚族而居。随着朝代更替、几经战乱、社会动荡,松源的人口迁徙频繁,逐步演变成有些姓氏人口多,并集中居住,有些姓氏人口少而且居住分散,自然村就多起来。但各村都要扛公王,为了满足对龙源公王的崇拜与信仰,于是通过龙源宫与各村协商,把各村扛公王的日期错开安排好。几百年来,在松源居住的20来个姓氏,都能够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各姓都有自己的月半节日,都能参与扛公王,所以形成了松源月半多的景象。

20世纪50年代以前,松源过月半扛公王十分热闹,各村按排期,逢到哪个村过月半,那么这个村的族长、父老等事先就要商量好,比如派谁去把龙源公王请来,队伍规模有多大,沿途线路怎样走,等等。一些稍微富裕的村,请公王来的日子可以提前多几天,才能满足全村每一户都有机会祭拜公王。据说,以前桥背村八月二十三过月半,十九就把公王请来了,其间除满足家家户户对公王顶礼膜拜外,还请来戏班子助兴,自家亲戚如果有时间走得开,也可以提前来,邻近村的百姓也有前来看戏凑热闹的。这一习俗,直至20世纪50年代逐步结束,从此各村过月半不再扛公王。2006年“扛公王”活动重新恢复,此后每年秋季的农历八月十二日为活动日。现在,松源“扛公王”活动已列入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虽然过月半不再扛公王了,但是月半还是要过。每年七月半期间,正是乡间的农忙结束时,人们过上具有浓郁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节日,做上几桌的美食佳肴,与亲朋好友共享美好时光,增进亲情、友情。客家人常怀一份感恩之情,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常会祭奠先人,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之情。

除了过月半外,松源也有些村过“立秋日”,又叫“做秋”的习俗(有的村在秋后五日或十日过)。“做秋”等同于其他村的月半节。这时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已基本结束,进入相对农闲的日子,农民既然把农事做完做好了,就要休整一下,庆祝一番。过“立秋”节这天,家家都要打糍粑,有“打糍粑,食糍粑,送糍粑”的习俗。立秋吃糍粑既是喜庆丰收,又可强身补“中气”。同时,也要杀鸡鸭或买鱼买肉,邀请亲戚朋友来过秋日。据了解,梅州各县(市、区)部分乡村都有过秋节的习俗。20世纪90年代以前,松源人过月半包括过秋,亲戚朋友都会带上精挑细选的礼品前来作客,在外工作的游子如有空闲大都会回到家乡,一众亲戚及朋友都来,热热闹闹地过这个节日。这时,家家户户设盛宴款待,欢聚一堂,热闹非凡,节日气氛浓厚,也体现了松源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松源人过月半习俗在形式上也发生了变化。在20世纪还是以农村生活为主的年代,过月半时亲戚朋友都到家里欢聚宴请,小酌一番。而今的农村,大多数人已经离开家乡到外地工作居住,时间久了,原来的村庄老屋老舍很少有人住,房子破败,有些甚至炉灶都不能使用了,更不用说煮饭菜招待客人,当然,盖了新房的除外。但“月半节”还是要过,那怎么办?居住在城里的人,有的邀请亲戚朋友到酒楼相聚;有的家乡还有亲戚的人,就会回到家乡在村里转转看看,然后请亲戚朋友到镇上的酒店集中、欢聚一堂,共叙亲情友情,互通信息,各类资源共享,其乐融融,顺便还可以收获一丝丝或一缕缕乡情、乡绪与乡愁。

松源的“过月半”与“中元节”虽有一脉相承,但随着时代背景不同。从龙源公王神恩广播、护国庇民的信仰崇拜,到以宴请亲戚朋友为主的月半节,逐步演变成以月半节为桥梁纽带,进一步沟通亲情,联络朋友感情,传播生产生活信息,从而形成了以亲情、感情为主,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和谐相处的民俗文化。这无疑是客家文化的组成部分。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