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化公园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文化公园
2022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适度劳动: 长寿的诀窍

●张谨洲

2022年9月24日一大早,我家的座机响起清脆的铃声,查看号码,是退休后定居在农村的老朋友、老同事李玉茂打来的。

我记得他以前喂养过两只奶羊,天天用鲜羊奶作营养餐,于是,顺便问起养羊的情况。他说:“已经宰掉了。”宰羊的原因,是无力再养。他告诉我,他刚九十出头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治愈后并无大碍,但是,“掌羊”(放羊)要防“跌陯(破)膝头皮”,只好忍痛割爱,与羊告别。我乘这个机会,向他请教一个问题。我问:“俗语说‘唔得到羊里发卤’是什么意思?”他说:“你说的俗语我没有听过,只听过‘羊里唔发卤话唔到来发卤’。”我顺着这些话题,问起他近来的饮食起居。他说:“吃、喝、拉、撒一切如常,只是走路要靠棍里(拐杖)支撑,走得久了,腿会酸痛。”我问他锻炼身体是不是靠散步?他说:“散步为辅,适度劳动为主。”

“适度劳动”,他已坚持了30多年。他介绍了他的劳动对象:在家养鸡;在田间,管理百丛香蕉、26棵优质龙眼树。他说:“我是开着老人代步车到地里劳动的。我在香蕉地里间种了番薯、花生、黄豆。累了,就坐在香蕉树下,一边乘凉,一边休息。待和风吹来之际,大有劳动之余享受‘风流’的幸福感。”我说:“你每月退休金不足4000元。番薯、花生、黄豆都是一年耕稼(一年只种一造)收获的劳动成果,可以为家计作点补贴。”他说:“我和老伴一起生活,每月4000元上下,马马虎虎过得去。比起纯农的家庭来,我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到这里,他把话锋一转:“我之所以坚持开着代步车到田头地尾去挥锄舞锸,主要目的是松松筋骨、流流汗,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劳动时,那种专心致志、宠辱皆忘的愉悦感受,不是过来人,是无法体会到的。至于有微薄收成,那是激发兴奋神经的‘脑活素’。”最后,他将来电的目的说出:“我也时常想着要去见见你这个老朋友、老同事,一想到‘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这句俗语,就打消了当面见你的念头。你在空闲的时候,多给一起工作过的老朋友、老同事打打电话,在电话里顺便替我向他们报个平安!”听到他的虔诚嘱托,我猛然想起一件事要问他:“你今年多少岁?”他在电话里朗声清晰地告诉我:“95!再过1个月(指到2022年11月),96!”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老话。现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8.2岁。“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同样是老话。有人提出,人的理论终极生命是200岁,这与一个作家写进书里的“人生200年”的观点相吻合。有传闻说,有人已经活到400多岁,这比“彭祖活了800岁”的传闻还差一半。这些“400岁”“800岁”之论,可以作为“天方夜谭”,姑妄听之。我们还是应该收束“心猿意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世人传授的长寿诀窍千姿百态,96岁老人李玉茂传授的“适度劳动”,算得上值得参考的其中一种姿态,有条件的老人不妨试试。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