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峰
3上一版
本版标题导航
第16版:文峰
2022年10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生

□钟思婷

中国人对花生的喜爱闻名天下,花生更是被称为“中国坚果”。提及花生,老舍先生更是不吝赞美之词。“你看落花生:大大方方的,浅白麻子,细腰,曲线美。这还只是看外貌。弄开看:一胎儿两个或者三个粉红的胖小子。脱去粉红的衫儿,象牙色的豆瓣一对对地抱着,上边儿还结着吻。那个光滑,那个水灵,那个香喷喷的,碰到牙上那个干松酥软!白嘴吃也好,就酒喝也好,放在舌上当槟榔含着也好。写文章的时候,三四个花生可以代替一支香烟,而且有益无损。”

无独有偶,林语堂先生对花生也难掩喜爱。据说先生早年在南洋大学任教时,每逢开学,也都给学生们送花生吃,并叮嘱道:“吃花生的趣味,全在剥花生壳里。”就连周总理夜晚加班时,仅有的一点吃食,也是一小碟花生米配绿茶。中国人逢年过节、迎宾待客,花生也总是位列备货清单,让人理所当然地觉得中国人对花生的喜爱是“自古以来”就刻在的骨子里的。

但实际上,花生却是位实打实的“移民”。客家话里叫花生“番豆”,意味着外来之物。这位落户中国仅五百多年的“移民”,却与东方的土地和风俗意外地“合拍”,不仅没有水土不服,反而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花生,据称源自南美,十六世纪的时候经海上贸易引进中国。相比其他作物,花生属于“野蛮生长”式的,而且能够跟中国原来种植的水稻、红薯、玉米等农作物轮作,所以能够在中国顺利地落地生根、广为种植。在我幼年时,我妈妈就会在种植红薯间隙轮作花生,提高土地利用率,帮补家人填饱肚子。

但这一分多地的花生仅有不到半箩筐的收成,实在稀罕得很。刚煮好时妈妈会塞给我和姐姐一人一把解解馋,剩下的都是要晒干作为中秋节吃食的。这可苦了我们这些馋娃。但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趁着妈妈午休的时候,我和姐姐会溜到顶楼去,快速拾上一把烈日下晒着的花生。担心被妈妈发觉,我和姐姐顾不上烫,就把花生剥了壳往嘴里塞。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已经全部落肚。

但花生再好吃我们也是不敢多偷的,更惨的是几天过后花生晒干就要被妈妈锁在柜子里了。我们只能把目光瞄向河对面那一大片花生地。花生收成之后,地里总会有些“漏网之鱼”。“我上次还看到同村的美美她们去对面翻地,拎了一袋花生回来呢。”姐姐说。我被姐姐说得心动了,决定跟着一起去。

午后,我和姐姐一人拿个小锄头和小袋子就来到河边。水有一米多深,到对岸必须乘竹筏。姐姐先跳上去,我在后面战战兢兢的,有点害怕,姐姐招呼着我快点上去,拗不过面子和肚子里馋虫的叫唤,我鼓足勇气跨上了竹筏。

我紧紧地抓着姐姐的胳膊站在竹筏上,竹筏晃晃悠悠的,不过十米多宽的河面,今日竟然变得如此遥远。好不容易到了河中间,我看着脚下,怎么平时在岸边看着扎得那么紧实的竹筏,今天看一根根之间竟然留了那么大的缝。缝隙间水流湍急,吓得我腿都软了,赶忙把眼睛闭上,大喊着:“我不过去了,我要下船!”但船开到中间哪能说下就下,撑船的连忙让姐姐扶紧我,待她撑到对岸再下去。

船就要靠岸了,我着急地推开姐姐的手,想跨上岸去。没想到距离太远,脚蹭到泥土岸边,滑了下来。我大惊失色,赶忙攀住岸边,但脚却陷进湿泥里,我努力挣脱好不容易拔了出来,一只鞋子却被套牢在泥坑里了。我艰难地上了岸,怀着沮丧的心情跟着姐姐翻地找花生。但地已经被在前头的小伙伴们翻过了,余下的零星几个凑起来还不到一把。天色暗下来了。我又不敢乘竹筏了,只能穿着一只鞋垂头丧气地跟在姐姐身后,绕了很远的路回家去。到家自然又少不了一顿骂。

等长大了些,暑假妈妈就让我和姐姐去帮姑姑收花生。天气热,我们早早吃了饭就去地里。收花生极费工夫,需要把花生连根拔起后,再一颗颗从根里摘下来。很快临近中午,远处田埂路上,有人骑着自行车载着泡沫箱在喊着:“雪糕,冰淇淋!”姑姑喊着让他过来,给我们买了雪糕。清甜的雪糕让我们的劳累一扫而光,回家的路上,我们蹚过“陂头”那齐小腿肚的水。清澈见底的水凉凉的,我们的心也随着“陂头”那哗啦啦的流水欢快起来,不由地哼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姑姑家收成的花生差不多有两箩筐。姑姑和姑父商量着,这两箩筐的花生拿去榨油又不够量,干脆就留一箩筐中秋吃,一箩筐让孩子们吃个痛快吧!这下我们可高兴坏了!一个个饭也不想吃了,成天拿把花生嚼个不停,肚子吃得圆滚滚的。花生吃多了肚子不消化,我们憋得难受。但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能有几次让我们放开肚皮吃美食的时候呀!这自然成为我们这些孩子最难忘的美好回忆。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花生在我国的种类越来越多,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种植花生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这几百年间,中国人也将花生作为美食发扬光大,既可以通过简单的煮、炒,使之成为一盘佐餐美味、案头闲趣。又可以搞些花样,制作花生糖、花生酥、鱼皮花生、酒鬼花生等,成为国民零食的代表。花生入菜更是表现不俗,只说宫爆鸡丁一道,就足以扬名中外了。

但花生能被作为“中国坚果”,还因为它的名字“取悦”了国人。中国文化里,最讲究讨个彩头,为新婚人士备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逢年过节呈上一盘花生,取意“好事发生”。中学课本《落花生》文中父亲更是升华了花生的品格,教育和影响了一代人做人做事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几百年前,花生种子绕过半个地球来到中国,如今,这小小的种子在异国他乡经反复的改良、适应、推广,最终大放异彩。我们人生的旅程应该也一样吧?每天都有崭新的境遇,总要经过不断的历练、磨难,克服困难才能够获得成长,最终懂得“此心安处是吾乡”。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