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旅游周刊
3上一版
本版标题导航
第8版:旅游周刊
2022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瞻仰同怀别墅

大雨过后,田野上绿意盎然,禾苗摇晃着脑袋蹿得欢。田埂上晶莹欲滴的嫩绿小草,宛如《诗经》里“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零露瀼瀼”般美妙。清澈的松源河,似玉带缠腰,挽着客家民居沿河岸蜿蜒而去。远处的山岚雨雾缭绕,悠然缥缈,活脱脱一幅雨后山居美景图。梅县区松源镇金星村的同怀别墅,就坐落在如诗如画的乡村景致里,似是桃花源里村口静卧的一头老牛。

雨后清凉,沿着插满“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旗的村道,来到了一群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前,放眼望去,黑瓦白墙,顺斜坡而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东升楼”,与其并肩紧挨着的,就是著名的“同怀别墅”。

同怀别墅始建于清代,是松源归侨王振东下南洋谋生,在马来西亚创业,赚钱后回乡花巨资建成的。眼前的这座老屋曾经不怎么起眼,作为松源本地人,对这座老屋的故事也所知甚少。如今这座修葺一新的老屋,旧貌换新颜,梁卷棚顶,木雕柁橔,自有气势。大门上端“同怀别墅”四个大字,在如屏风似卷轴的彩绘衬托下格外沉稳端然,两侧“清涧之曲,大河前横”的楹联字体风骨遒劲,如临高山流水波澜壮阔。

一行人鱼贯而入,一块块展板摆放有序,图文并茂,详细记录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与这座老屋的红色故事。右侧第一个房间就是朱德军长住过的卧室,房间里很简陋,就一张很不起眼的木板床,倒是靠墙的小壁橱上那只竹编的老式“电壶”让人浮想联翩,似见朱德军长提壶续茶。走进内厅,随着目光于四面的墙上巡睃,可见到“建立苏维埃政府”“打倒土豪劣绅”的标语,字字苍劲有力。左侧一间可以穿过后隔的房间里,一尊雕像鲜活生动,一位红军战士在墙上书写革命标语: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苏维埃!打倒土豪,分田地。步入后堂就是红色大讲堂,整齐地排列着一行行条凳,旁边的一排小平房,陈毅同志的卧室就夹在其间。

看着眼前的实物和墙上的详情介绍,仿佛让我们穿越百年,走进烈火硝烟的燃情岁月:1929年陈毅离开上海,经香港,过汕头,历尽周折最终到达松源同怀别墅,向朱德所部的红四军正式传达《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又称:九月来信),肯定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明确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主持红四军前委工作,为红四军党和军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奠定古田会议胜利召开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座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同怀别墅,因见证了这次使中国革命走向正确道路的历史性会议,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而名标青史。站在这老屋前,谁能不感慨:历经风雨一百年的同怀别墅,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光荣革命历史,那支被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围追堵截,艰苦卓绝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某部,就曾经踏足松源这片红色土地,播撒下革命火种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成为梅州传承红色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这是每一个客家儿女的骄傲与自豪。

雨过天晴,回望田野上的同怀别墅,静默不语,安然自若,老屋门坪前安插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旗帜,沿着松源河绵绵不断地向前延伸,与天边的彩霞融成一道绚烂的嫣红,伴着松源河的流水叮咚,吟唱着经久不息的红色之歌。

(文图/温丽容)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