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旅游周刊
3上一版
本版标题导航
第8版:旅游周刊
2022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凉彼端茶山美

小密茶园景色秀美。

早就听闻清凉山脉另一端的小密茶园风光别致,有机会一定要去观赏一番的念头一直萦绕心头。中秋节前一天,跟着梅江区文艺志愿者们,驱车来到了小密茶园。

小密茶园位于梅江区长沙镇小密村清凉山脉的大坑片段,面积达1650亩,出产柚花茶、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系列。当日清晨,我们一行经205国道,从长沙镇上黄洞村口进入,沿着水泥公路前行,经过一处“清凉村”的指示牌后,村道开始沿山势蜿蜒而上。据当地人介绍,指示的清凉村就是西阳镇清凉山的清凉村,小密村大坑片段位于西阳镇清凉山脉的另一端,从小密大坑片攀越清凉山的山路自古就有,十几年前,政府就出资将此山路加宽、进行水泥硬底化修建。从这里上清凉山,路途更近。

上山的公路迂回曲折,约莫半小时的车程,便到达建在山腰中的小密茶叶加工厂房,厂房门前偌大的平地则是茶园的最佳观景平台,放眼望去,山崖下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山窝里延绵着一垄一垄的茶田,一片又一片,依着山势螺旋式阶梯般整齐排列着。

初秋的茶山,虽然没有春天雨后云雾缭绕的仙境般之美,但有一层秋岚轻浮于上面,绿意朦胧,恰是一幅唯美的秋天茶园画卷。远远望去,那绿意,在初秋的蓝天白云下,别有秋天那种粗犷的神韵在其中;那气势,随着秋风习习,涌起细密丝绒般的绿浪,那是秋天的嫩茶梢在向人们招手。刚伸出枝头的嫩绿茶叶,在晨露的滋润和阳光的照耀下,却也生机灵动。此情景用唐代诗人许浑《送段觉归东阳兼寄窦使君》中的“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来形容最为恰切。

对于我们这些久居城市樊笼之人,能够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来到茶园,观赏秋天茶园美景,感受秋茶特有的嫩绿鲜香,体验采茶确是一件乐事,这不,我们一行人一下车,等不及品茶就急忙戴上竹笠,腰间系上竹筐,学着采茶女纤纤十指翻飞的样子,在茶树上忙碌起来,那些多才多艺的文艺志愿者更是一边采茶,一边山歌从口中溜出来,应情应景信手拈来。歌声、欢呼声、嬉笑声萦绕在茶园上空,“咔嚓”声中,一幅幅美丽的采茶丽影自然而成。接近午时,虽然初秋的阳光炙热如酷暑,但大家在茶田里尽兴挥洒汗水至午餐开饭才罢。

餐桌上,鲜茶嫩叶煲鸡、鲜茶嫩叶煎蛋别有一番风味,嫩绿的茶叶清香刷新了大家对茶的认知。

餐后,品着柚花茶,才想起对面茶园尽头处那座如同三角形般矗立的山峰很特别,细问才知此山峰竟是一处革命遗址,因山峰如角般高耸入云被称作角峰嶂,海拔约800米,与茶叶加工厂房遥遥相对。那是在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因战争和形势需要,正好处于通往梅城交通要塞地理位置的长沙段的角峰嶂,因特别的山形和居高临下的优越地理位置,我党在角峰嶂山顶修筑瞭望塔和哨寮,派兵放哨,侦探空中日军飞机,一旦发现日军飞机,哨兵就吹响海螺充当的哨子,此瞭望塔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现仍留存有当年瞭望塔和哨寮的残墙断壁。

周末、节假日、携家人或约三五好友登高望远,赏茶园美景、观革命遗址,遇采茶季还可体验摘茶、制茶的乐趣,不失为一场集红色文化和体验茶文化于一体的乡村之旅。(文图/曾君玲)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