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化公园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文化公园
2022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绪甲辰大洪灾旧记

1935年前的丙村锦江河(《梅县大观》图)

在《梅州市志》里,关于历代大洪水的记载有十数次,近代关于梅州大洪灾的资料中,较为详细的有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大洪灾。这一年的洪灾,发生在铜鼓嶂为中心的梅县区三乡、丙村、西阳,丰顺县砂田、丰良,大埔县银江、大麻一带,是区域性的特大洪灾。汕头《岭东日报》对当年的大洪灾有30多篇报道文章,记载了洪灾发生惨状和救灾各个阶段过程。

□李国泰

光绪甲辰年五月大洪水

笔者在查阅《岭东日报》大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六月廿八日(1904年8月9日)的文章时,发现在《嘉应州灾黎之惨诉》一文中有详细记载:

潮嘉十六日水灾,曾纪之昨报。兹探悉,嘉属锦洲堡小都约一带,灾黎无可栖止,无所得食,惨不可言。业经该堡绅耆钟宝铭等,以被灾情形,禀请州牧勘验赈恤。其禀略云:

为妖水为灾,田庐倾塌,业荡一空,联名佥叩勘验,垂怜援救赈恤事:缘职等各姓,世居锦洲堡小都约,计二十余里。村内居民傍山筑室,大小约百余座,田地约数千亩。中有小河一道,水通东溪外乡,直至丙村墟大河,合汇有数十里之遥,约计内外村有田数千亩,聚族而居,各安耕凿。适6月16日早(农历五月初三——作者注),天雨淫淋。六点钟候,突山崩地裂,横遭妖水为灾。霎时间忽洪水汹涌,竟涨高五六丈,居民纷纷登山逃避。至八点后,望洋而叹,闻各乡之被害者,指不胜屈。即如本小都约内,职等社下及黄竹头、凹下、西坑、粮头凹、坡角、溪背、大湖洋、墩头、塘背、罗经丘、湾里、甲坑口(纸寮下)等处,所冲塌大小民房、祠屋、住居二十余处。一切田地、契业、执照、服物、银饰、器具、簿券及牛猪六畜,倾荡无存。幸时在白日,村中淹毙者仅数口。闻村外人口,溺毙较多。只缘乡中大小木石桥梁、道路、陂圳数十处,概被冲断。即村间田亩,多被沙泥壅塞,即田变成潭者,十居二三。举目凄凉,不堪言状。刻今灾黎,屋被冲塌,无家可归。寄宿于茶亭宫庙者,更甚可怜。现各被灾之乡,桥道尽废,信息难通。除各约另行续报,并职等约内所冲失契券,容查明号段,补列清单,恳给执照管业外,只得绕道来辕,联名绘图列单,奔报崇阶。伏乞恩怜勘验,俯念灾黎流离失所,酌加体恤。赈抚之处,仰候鸿施云云。

这次的大洪水,是小都村千年未遇的大水灾。作者小时候听老辈人说,当时小都下村大湖洋、下塘背的房屋被洪水浸到了屋顶。社下“水客”钟增浩刚从南洋带回一箱侨汇“花边”(银元),也被冲走。76年后的1980年,三乡“圆潭水电站”的小都溪神山陂落闸蓄水后,下游“纸寮下”一段的溪滩里,村民捡到上百枚银元,传说是甲辰年大洪水时,华侨水客被冲走的财宝,可见当年所传非虚。

各方救灾行动

各方展开救灾行动。《岭东日报》载:“嘉属白宫下至西洋(阳)一水、丙村下片东溪湖至九板桥一水、丰顺占头至沙(砂)田墟一水,均遭巨劫。秦州牧及丰顺万大令当时闻之,即行诣勘,捐廉赈济,极力安抚,惟吾邑(大埔)则岑寂无声。前日大麻地保到县报灾,且责‘绅士不来,难以准信’等语。不知当时无路可行,所谓绅士者,亦同在被难之中。即间有未重伤者,亦就地捐米施粥,安置各家居止为先。大麻甲至县仅数十里之遥,如此滔天浩劫,岂真有不闻也者!”

梅县的水灾,牵动了海外华侨。《岭东日报》记载:“嘉应水灾,州人士关心桑梓者,皆踊跃募捐赈济,迭纪前报。兹闻张榕轩京卿与乃弟耀轩观察及铁路公司捐银,由汕办米一船,载往丙村,交局绅散赈。京卿见义必为,于此略见一斑。虽然,潮嘉此次水灾,为从来未有之惨,而并不闻守此土者之一议捐赈,抑独何欤?”

嘉应官府也有所行动,知州秦福和多次到灾区勘查。报载:嘉应七月十八日洪水,丙村、松口一带田地多被冲坏,二堡皆来州报灾,秦牧伯已于廿九日亲往查勘矣。嘉应州知州秦福和在勘灾后,拨出救灾款二千银。

不和谐的救灾现象

这次大洪灾,出现了二处各不相同的救灾现象。

一是“村民拒绝教会救灾”。据《岭东日报》报道 :嘉应东溪湖水灾之惨,已纪前报。州中善堂,方议赈恤,而某国牧师闻之,遽尔携银数百元亲至其地,意以赈恤为名,实欲图地基以造教堂也。村人闻洋人至,圜视者甚众,牧师宣言曰:“吾来此地,不特为赈济一事,亦欲借贵地倡建教堂,不知有合宜之地可以相让否?”众人闻知,骇然相顾,一哄而散,牧师失意而返。迨善堂绅董往赈,村人亦疑忌不前,领赈者甚少,然赈费亦用去千余元云。村民对于教会以救灾为名,实欲占村中之地建筑教堂,多数村民拒绝了外国教会乘人之危打劫式的行为。

二是“村民拒绝官府勘查灾情”。报载:“嘉应州属水灾,经省宪派委查勘,并饬令该州在应解正款项下拨银二千两,分别抚恤,勘明冲决田亩,其粮税应蠲应缓,禀复核夺。秦牧伯业于前月十八日,会同委员运银亲往勘赈各节,已纪前报。现闻秦牧伯至丙市后,拟同委员再往小都各处勘验,而小都人民不知怀何意见,不愿官委往勘?请局绅极力阻止。秦牧伯睹此情形,遂将赈银交局绅廖某分别赈恤,即同委员返署矣。”

关于小都村民拒绝官府勘查灾情一事,因时间过去了118年,无法找到当事人询问。按理说,该村非富饶之地,受了大灾,为何要拒绝政府的救济呢?事情必有怪异之处。不知秦州牧交给局绅廖某的赈银,是否如数赈恤灾民,发到小都村受灾户手上了?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