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元鹏
近日,江苏南通开放大学中远校区报告厅内举办了一场特殊毕业典礼——南通“江海新才”学院首批70名学员毕业。作为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设的学历教育项目,该学院首届毕业生迎来高光时刻,“小哥”们顺利拿到大学文凭。
这70名毕业生大多是快递、外卖小哥。有人不解:本身就是“小哥”,非要去考个学历,毕业了还是继续当“小哥”,有什么意义?
质疑的背后,是功利教育观对“学历崇拜”的执念,更是对奋斗者生命维度拓展的轻慢。“小哥读大学”的价值,岂止于“不当小哥”?质疑者根深蒂固的观念中,学历价值必须兑换为职业升级。可教育的意义,又岂止于职业阶梯的跃升?杜威有言,“教育即生长”,是生命对自身丰富性的不懈追求。小哥们利用“车轮上的碎片时间”完成学业,他们俯身于生活奔忙之隙,仍不忘仰望星空——这份精神姿态,是对生命尊严的盛大加冕。
“小哥读大学”的意义,更在于将平凡职业锻造为专业精进的平台。当下新业态中,从物流调度到客户沟通、从路线优化到突发应对,何处不需要系统知识的支撑?如南通开放大学所设物流管理等专业,正为这些“轮上骑士”注入专业力量。当知识融入服务细节,让“小哥”成为“专家”,平凡岗位便成为专业精进的舞台。
而现代社会职业流动的通道,早已突破“唯有读书高”的单一线性路径。那些质疑的声音,亦折射出对职业多元价值的认知狭隘。小哥们以知识为翼,在原有岗位上亦能获得更优厚的薪酬回报与社会尊重。之前的毕业学员、货车司机李雨衡们并非原地踏步,而是以知识为杠杆,撬动更为丰盈的人生可能。这种“横向提升”的流动方式,正是社会活力的多元体现。
当小哥们从报告厅走出,他们手中所持的不仅是一纸文凭,更是对生命疆域的勇敢开拓。这份开拓本身,正是对“意义”最有力的回答。在知识经济的洪流中,每一个岗位都在呼唤更专业的头脑。与其用陈旧的“学历—职业”标尺丈量他人选择,不如以开放心态拥抱“小哥读大学”所蕴含的个体尊严与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