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乔颖
特约记者 丘林强 汪敬淼
2023年8月,广东启动实施“双百行动”——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星海音乐学院联合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与蕉岭县结对共建,组建百校联百县“双百行动”驻蕉岭县服务队。近两年来,服务队立足蕉岭所需、学校所能,充分发挥院校专业优势和自身资源,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技能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系列共建项目与特色活动,为蕉岭县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及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等注入新动能。
1、聚焦产业发展 以科技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蕉岭县长潭镇新泉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只见菌菇房内,一朵朵茶树菇破棒而出,长势喜人。工人们熟练地握住菌柄轻轻旋转,一茬茬新鲜的茶树菇便被采了下来。今年,该基地种植了2万个茶树菇菌包,单日最大鲜菇产量可达600斤,目前已生产鲜菇近5000斤。“我主要负责管理这些菌包,日常工作包括每天的喷淋、采摘以及防虫等。在这工作每个月能有3000元收入,而且离家近,能更好地照顾家庭。”新泉村村民谢影晖表示。
在原长潭中学校舍内,一排排白色赤灵芝菇房整齐排列,红色灵芝宛如盛开的华盖,上面覆盖着厚厚的褐色粉末——灵芝孢子粉。这里主要通过收集空中飘浮的孢子粉进行生产,所产灵芝孢子粉具有活性。基地种植了1.4万个赤灵芝菌包,预计生产破壁孢子粉280斤左右。
近年来,在星海音乐学院“双百行动”驻蕉岭县服务队的支持下,长潭镇新泉村成功创立由村委会控股的蕉岭县新泉村新盛种养专业合作社。新泉村充分盘活村内废弃猪棚、闲置学校,先后种植了猴头菇、黑木耳、毛木耳、茶树菇和赤灵芝在内的多种食用菌,并且创新研发了黑木耳“树栽”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一种黑木耳立体树栽种植方式》实用新型专利。“我们下一步将继续扩大新泉村拓荒地集约,增加丝苗米、黑米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长潭镇新泉村食用菌种植规模,计划将茶树菇菌包从1万包增加至3万包、黑木耳菌包增加至4万包;新种植灵芝1万包、赤灵芝4千包,并结合驻镇帮扶工作队规划,种植仙草150亩。”星海音乐学院“双百行动”驻蕉岭县服务队队长、驻新泉村第一书记杨保利表示,接下来,服务队将主动联合纵向、横向帮扶工作队形成产业联盟,为农产品开拓稳定的市场渠道。
截至2025年6月,新泉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取得了丰硕成果。产出鲜黑木耳1.36万斤,鲜猴头菇3.28万斤,毛木耳16.12万斤,茶树菇1.5万斤,产值总额超60万元。近两年来,得益于学校提供的帮扶资金,合作社不仅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还真正实现了联农带农富农的目标。
2、聚焦技培赋能 激活县域发展人才引擎
刀工、调料、摆盘,煎、炒、炸、煮……5月24日,在“双百行动”驻蕉岭服务队的助推下,由蕉岭县人社局联合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餐饮旅游学院主办的“鱼跃寿乡,千勺竞艺”粤菜师傅工程生态鱼头厨神挑战赛收官。这场融合客家饮食文化与现代烹饪技艺的赛事,成为“粤菜师傅”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此次活动创新采用“专业指导+大众评审”的双轨制: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餐饮旅游学院派出陈欢欢、钟斌等烹饪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邀请本土各界代表组成品鉴团,15家餐饮单位以石窟河生态鱼头为主料,呈现“一鱼百味”的创意烹饪。
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自“双百行动”实施以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根据蕉岭实际所需,联合广州酒家集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于2024年8月至9月期间,开展了两期“粤菜师傅”技能提升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学员110名。“我们派出22名厨师参加了此次免费培训,不仅提高了团队的烹饪水平,还提升了队伍的整体职业素养。”广东太乙崇光预制菜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威表示。
“‘粤菜师傅’培训让学员们系统掌握了烹饪及点心制作的专业技能,显著提升了蕉岭县从业人员与重点帮扶群体的职业能力,培养了一批蕉岭美食‘掌勺人’。这一举措既推动专业人才实现就业创业、提高收入,更为蕉岭美食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据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双百行动”驻蕉岭县服务队副队长孟庆国介绍,首期培训班聚焦粤菜风味菜式教学,二期则以“粤菜师傅”中式烹饪与西式面点综合技能培训为主题展开。
起飞、悬停、作业、降落……随着无人机平稳落地,人群中响起阵阵掌声。去年8月,由蕉岭县人社局主办、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联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全县六个乡镇无人机培训班举办。“无人机的应用范畴广泛,不仅能为基层各项工作提供帮助,而且在应急救援、森林防火、环保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孟庆国表示,此次无人机培训分别在蕉岭县广福镇、文福镇、蕉城镇、三圳镇、蓝坊镇和南磜镇举行,参训学员共190人,包括镇村干部、乡村致富带头人、无人机爱好者等。此外,服务队还同步推进师资培育工作,协调蕉岭县教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县科工商务局等成员单位与两所高校开展师资培训合作。
3、聚焦文化惠民 助推农文旅深度融合
走进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一幅幅兼具镇村特色与客家文化韵味的主题墙绘跃然眼前,成为吸引路人目光的亮丽风景。这些作品出自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绘传团队师生之手,历时半年精心设计创作。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以画笔勾形、着色、精修,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增添艺术亮点。附近的村民看到师生团队正在用心“扮靓”村容村貌,纷纷驻足点赞。
据悉,该校多次组织师生团队到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新铺镇同福村、文福镇长隆村等地,根据客家风土人情进行原创设计墙体彩绘共1000平方米,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艺术赋能与乡村改造的深度融合,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图景:美丽墙绘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成为乡村旅游新的“打卡点”,提振了蕉岭“精气神”,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焕发新生机。
“五一”假期期间,蕉岭县文福镇仓海诗廊热闹非凡、人潮涌动,“星光璀璨·蕉岭有约”乡村音乐节在此拉开帷幕。星海音乐学院学子接连献唱《等待》《若思念便思念》《梦里客家》等曲目,以繁星作幕、青山为席,将舞台延伸至自然田园之间。现场嘉宾、游客、歌手、舞者齐聚一堂,在诗廊共赴一场山水与音乐的浪漫之约。
歌声余韵未散,艺术赋能再续新篇。为深化音乐节成果并推动蕉岭县音乐舞蹈人才队伍建设,5月20日,星海音乐学院与蕉岭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在蕉岭县文化馆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全县舞蹈骨干教员培训活动。星海音乐学院特别选派舞蹈学院研究生李姿担任编导教师,针对该学院为蕉岭量身打造的原创歌曲《月光下的石窟河》《蕉岭》展开舞蹈编排与现场排练工作。这两首歌曲承载着蕉岭的地域文化与情感,经专业老师指导编排,被赋予灵动的舞蹈语言,让音乐与舞蹈完美融合。
“长寿之乡美名扬,长生密码在此藏,围屋娘酒儿孙孝,客家山歌声飞扬……”近期,星海音乐学院帮扶原创歌曲《蕉岭》线上线下同时正式发布,该歌曲以梅州蕉岭“世界长寿乡”为主题,描绘了蕉岭山美水美人更美、山好水好人更好的宜居生态环境,以及美好的慢生活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快节奏的美好融合,成为宣传地方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力作。
自“双百行动”实施以来,星海音乐学院先后为蕉岭县创作了《美丽长潭》《月光下的石窟河》《蕉岭》等歌曲,这些歌曲的发布,是音乐与地域文化的一次成功对话,也是地方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接下来,我们还将充分利用暑期时间和高校优质资源,组织高校师生到蕉岭县参与公共服务,包括暑假期间组织两校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高校师生参与新铺镇民俗节目‘七月半’演出,并联合米香中心在长潭镇白马村打造乡村音乐节等。同时,我们还将策划举办蕉岭县歌手演唱、歌词创作大赛或广场舞比赛等文艺赛事,持续探索创新文化服务路径,为蕉岭县文化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杨保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