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寿乡蕉岭·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10版:寿乡蕉岭·关注
2025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蕉岭积极打造“富硒长寿食品之都”
点“食”成金 让富硒地变成富裕地

长寿美食,蕉岭风味。灵山秀水滋养着蕉岭,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客家美食文化,更在时光中沉淀了深厚的长寿底蕴。如今,这一方美味,因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工作而迎来全新机遇。近日,蕉岭获第二批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授牌。

入选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蕉岭为什么能?

作为世界长寿乡,蕉岭资源优势突出。这方得天独厚的沃土蕴藏着自然馈赠,占县域面积61%的富硒土壤为蕉岭农产品注入健康基因。

近年来,蕉岭先后建成丝苗米、毛竹、蜜蜂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起辣椒、绿茶、冬笋、南药、食用菌等多个农业示范基地。为打造健康养生“蕉岭手信”品牌,蕉岭推出十大“寿乡优品”。全县共有大健康食品种类70多种,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粤字号”农业品牌6个。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消费者对于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与升级,蕉岭企业抢抓风口,积极转型,延长产业链。太乙崇光、真庄食品、华鸿生物等优秀企业奋楫争先,力争以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打造“富硒长寿食品之都”,蕉岭在干什么?

紧随“百千万工程”推进步伐,聚焦融湾入海,蕉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庞大的食品工业。蕉岭与省市场监管局、广州市番禺区合作共建的广州番禺(蕉岭)食品产业园,是对蕉岭食品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

如今的蕉岭,已形成米、茶、水、蜜、笋、酒、菌、菜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打造了一批“蕉岭田间”直供“湾区餐桌”的生产基地,全县培育食品制造业关联企业超过60家,食品工业年产值超30亿元。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食品产业是重要民生产业。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消费升级需求井喷和产业深度融合的共振下,食品产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备发展前景与创新潜力。各地纷纷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探索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蕉岭以“健康、长寿、绿色、创新”为发展理念,大力培育发展食品工业,推进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富硒长寿食品之都”。

“硒”引未来,蕉岭该怎么做?

要打好“特色牌”,推动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在这一趋势下,蕉岭的富硒土壤资源及绿色生态优势愈发凸显,应将蕉岭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进行标准化、工业化、品牌化改造,推动“山货”向既保留传统风味又方便快捷的现代食品转化,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产品矩阵。注重突出“富硒”“有机”“绿色”等核心属性,深度开发富硒长寿IP,推出更多具有特色的“蕉岭手信”产品,打响“世界寿乡·富硒蕉岭”特色品牌。

要下好“产业棋”,推动地方风味向现代产业转变。想把“小食品”做成“大产业”,就要在“链”字上下功夫。深化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从种植向深加工、电商销售等环节延伸。结合本地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抓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现三产融合。立足广州番禺(蕉岭)食品产业园,开展食品产业链招商。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适应性,推动产业可持续增长。

要守好“品质关”,推动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把控。坚持从源头抓起,加大对种植基地、产业基地的培育,加快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技术工艺,提升食品加工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物流适配性和包装便携性,健全产品溯源机制,形成“安全可控、优质稳定、高效通达”的产业供给体系,使寿乡农产品更易于进入商超、电商等现代流通渠道,让更多消费者认识、认可并选择这些优质产品。

“美味”汇聚蕉岭,我们怀揣着将这片富硒宝地变为富裕之乡的美好愿景,携手推动这条“真香”产业链走出世界长寿乡蕉岭,迈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更广阔的天地……(蕉岭融媒)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