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丽伶
特约记者 冯森达
吴碧芬 王雅
通讯员 何诗凯 萧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今年以来,梅县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贯彻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和“才聚梅州大行动”工作方案,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强化主动引才、抓好本地留才、做优服务为才,聚才兴业、智领未来,全力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让梅县区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为建好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和推动梅县老区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走出去 让广大英才“看见”梅县
梅县区与人才“双向奔赴”的背后,是梅县区委、区政府广纳英才的宽广胸襟。近段时间,梅县区跨越山海,奔赴各地,将“虚位以待”的被动等候转变为“筑巢找凤”的主动出击,就是为了将各地优秀人才请进梅州、带回梅县。
3月16日,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举行,梅县区6家企事业单位携88个优质岗位参会。“我们企业今年计划招聘多名硕士和博士等急需紧缺人才,博士岗位年薪基本能达到50万元以上,参加琶洲招聘会就是为了更广地招贤纳才。”作为梅州市铜箔产业骨干企业,嘉元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梅县区充分释放梅州市“1+N”人才政策利好,大力实施助推铜箔特色产业发展的省“扬帆计划”,形成了政策叠加效应,人才支撑服务铜箔产业发展的作用愈来愈明显。
4月1日至2日,由梅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骆小锐带队的梅县区“组织部长、人社局长高校行”活动走进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举行人才引育合作交流座谈会和2025届毕业生梅县区专场宣讲会。“我们携带18家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大量优质岗位在宣讲会上现场推介、现场引才。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工程技术等领域,其中年薪超20万元的岗位有25个。”梅县区委组织部人才管理室主任侯丹飞告诉记者,现场通过视频介绍、政策讲解、咨询解答等方式宣传梅州市和梅县区人才政策利好,吸引不少优秀大学生前来咨询洽谈,达成就业意向100多人次,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
紧扣梅州市“千企万岗进百校”系列招聘活动要求,梅县区此前已发动中山三院粤东医院、梅县区华业外国语学校、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赴省内外高校开展招聘活动,与不少高校优秀人才达成就业意向,并且吸引了南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学生主动关注梅县区就业情况。接下来,梅县区将精心谋划拿出专项岗位吸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组织发动更多企事业单位参加“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扩大引揽人才范围,以更大力度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
敞开门 让广大英才“走进”梅县
人才要“有位”,更要“有为”。“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实施伊始,梅县区紧扣省、市工作要求,把募集高质量岗位作为实施岗位需求拓展行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各职能部门进行专项摸排、重点企业专人点对点对接、优质岗位专门梳理汇总“三个专”工作模式,全覆盖摸清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深挖梅县区吸纳人才潜力,持续增加优质岗位供给。
“我们面向企业、学校、医院等用人单位征集岗位需求,共募集优质岗位近2000个,其中年薪超20万元的岗位超过100个,年薪50万元以上的高质量岗位有近20个,并编制分层次分类型分领域的人才需求清单,为以岗引才、精准对接供需打好基础。”梅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梁文芳表示,摸清全区优质岗位需求不仅能精准吸引省外英才到粤来梅创业就业,而且能促进本地院校毕业生更好地择岗就业。
3月18日,梅县区在高铁梅州西站开展“才聚梅州大行动”招聘宣传进高铁站活动,分别在进出站口设置咨询台,向过往旅客发放梅州市“1+N”人才政策、就业创业政策、“免费梅州”等宣传资料,同时为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岗位推荐等就业创业服务,不少旅客驻足了解,好不热闹。“我是在广州读的大学,感觉梅州发展越来越好了,也对梅州的人才政策有一定的了解,让我感觉未来可期。”回梅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杨诚说。
今年以来,梅县区线上线下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2场,参加招聘企业231家次,提供岗位近1.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近3000人次,有力促进了优秀人才留梅就业。“据统计,梅县区技工学校、梅县区第一职业学校等院校2024届毕业生群体中半数学生选择留梅就业创业。”侯丹飞说,接下来,梅县区将加大力度推进人才政策宣传、岗位推介、就业创业指导进校园活动,引导更多院校学生留梅发展,同时全力办好毕业生供需对接活动,更多地发动、组织本地用人单位进校开展招聘活动,吸引更多毕业生留梅就业。
在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过程中,梅县区还注重发挥共青团凝聚青年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作用,结合各用人单位赴省内外高校开展活动契机,加快与高校设立一批引才联络站,以“组团”“结对”形式在人才供需对接、产学研合作、社会实习实践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今年初,梅县区开展各大院校学生来梅返乡交流活动,吸引近300名大学生走进梅州、体验梅县。同时加大乡村振兴志愿者招募力度,吸引更多人才为梅县区发展添砖加瓦。
优服务 让广大英才“拥抱”梅县
城东镇玉水村的杨扬返乡创业后,在政府扶持、政策加持、村民支持下,成立广东小蛮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把当地文化与自然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了集民宿餐厅、种植采摘农场、厨乡文化展览、家庭休闲旅游于一体,涵盖农业、文旅、生态等领域的“厨乡+”现代化乡村田园综合体,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业产业提质增效。2023年,玉水村被评为“梅州市乡村旅游示范点”,杨扬也受聘为玉水村“产业村长”。
杨扬返乡创业的经历,是梅县区做优人才生态、做强人才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梅县区始终坚持“成就人才就是成就梅县”的理念,打出营造尊才浓厚氛围、积极完善硬件设施、强化爱才暖心服务的尊贤重士“组合拳”,持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落实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搭建了一批发展平台,强化了相关服务保障,为广大人才在梅县区这片热土上干事创业保驾护航。
“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梅县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力奏响广纳英才的“最强音”。线上,开设“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宣传专栏,集中推送人才政策、优质岗位需求,不断提高社会知晓率;线下,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专场宣讲、人才政策宣传进高铁站、“智汇梅县·创新创业人才沙龙”等系列活动,着力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社会氛围。
在人才引进中硬件设施也很重要。梅县区拿出“真金白银”的举措,为人才提供相关便利。免费创业方面,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2024年发放各类就业资金808.74万元,惠及450人次;免费办公方面,将创业孵化园综合楼改造成免费办公场所,为8家企业减免租金;免费住宿方面,统筹城区5家酒店共计540间房、4处近1.3万平方米房产共计240间房供来梅创业就业人员居住,极大地提升了梅县区的吸引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引才留才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更需要优质的软服务。近年来,梅县区建立了《区领导重点联系专家安排表》制度,一对一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并加大财政资金对人才工作的保障力度,2024年全区投入人才工作经费近1800万元;同时,聚焦“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区镇两级驿站开展交流活动上百次,聚力推动人才驿站提质增效,不断优化服务人才机制,为梅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接下来,梅县区将以落实省、市人才政策为牵引,以开展“才聚梅州大行动”为契机,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水平,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梅县区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