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11 日 星期
第4版:围龙灯塔
3上一版
本版标题导航
第4版:围龙灯塔
2025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种植劳动教育融入写作教学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将劳动教育与小学第二学段写作教学进行跨学科融合,让劳动教育与写作教学同步进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进阶性的写作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新思路。

种植劳动课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种植土豆的方法,并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放在班级植物角,利用简单的条件即可让学生成功参与其中,并且观察土豆从种植到发芽、生根、长出绿苗的过程。以此作为一个引子,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种植劳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演示或引导的过程中,同步布置记录卡,让学生将种植步骤和所观察到的生长变化用文字记录下来,在这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共同参与、亲笔记录,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对动手创造生命的过程有了更直接的参与感。

种植劳动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

进入小学第二学段,学生开始从看图写话过渡到联系生活、从既有的经历或经验中获得写作素材进行正式的写作。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有点不知所措,写作时无法链接到更具体、更细致的生活经验进行文字的组织。这就导致他们因“无话可写”而感到困惑。将种植劳动引进课堂,让学生从无到有创造新鲜生命并且亲自呵护它,有了这样的共同经历,并且提前布置了观察记录任务,他们便有了可以观察的对象。用《植物生长记录卡》,融入“五感法”,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去捕捉观察对象的特点和变化,可以写文章、也可写生长观察日记。

学生在习作中,可以联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这一目标,用文字将种植步骤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连接起来,写清楚种植劳动的经过。这样在进行劳动课程与写作课程跨学科融合的同时,又巧妙地将语文课本单元写作目标进行了整合。

到了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目标对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可以利用《植物生长记录卡》结合单元写作目标,要求将植物的特点以及生长变化记录下来,写出它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种植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任务是:以“我的植物朋友”为主题,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走近它,了解它,和它做朋友,并且做《植物观察记录卡》。课本以“桃花”为例,让学生在记录卡里记录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点。通过记录卡分点整理记录,引导学生初步从视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去观察事物,让学生留意观察对象的细节部分。结合语文课本里的这部分写作任务,班级植物角里种植了生长期较快的植物,学生便有了真实可观察的对象,让他们以课本为范例、以课堂或生活中亲自参与种植的植物为观察对象,初步培养他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到了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写作任务变成“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再次尝试参与劳动种植活动,布置制作《植物生长记录卡》,记录卡内容对比三年级下学期要更细致和丰富,在要求运用“五感法”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增加了“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写一写“观察的过程”,以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为主要例子,引导学生对植物生长进行连续的、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他们捕捉细节并进行细节描写的能力。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 郭春燕)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