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梅州市委党校机关委员会认真实施党建赋能工程,构建“党建+智库”发展格局,落实“政治建库、聚能强库、以用兴库”三项机制,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生力军,积极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梅州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此党建品牌荣获市第四届党建工作创新大赛一等奖。
政治建库,完善科学选题机制
不断强化智库建设的政治属性,从党之所需明确建库方向。一是紧跟党的理论创新。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打造“必修课+选修课”课程体系,采用“理论课堂+现场教学”方式,实现“理论定向+实践导向”有机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50多场。二是紧贴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通过领导点题、教学出题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确保科研资政选题的前瞻性、政策性和应用性。三是紧扣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从市委市政府急迫需要和战略需求出发,聚焦发展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把发现真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实招作为智库建设的重要标准,确保研究见底、成果管用。
聚能强库,完善高效联动机制
以实施党建赋能“书记领航项目”为抓手,搭建“1+N”科研资政平台,推动智库建设“上接天线、下接基层、内接学员、外接各方”。一是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以“四强”党支部建设为重要抓手,突出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采取“老带新+熟带生+结对子”模式,推进教学、科研与资政相互融合。二是借力外部资源。开展全省党校系统片区协作,与省内外19家兄弟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市内相关单位加强合作,推动科研成果提质增量。三是深化系统联建。组织开展全市党校系统党组织“红色学府·党建矩阵”联学联建,聚合系统资源,以市带县、两级共研、课题共建实现系统资源整合。四是用好学员资源。充分发挥培训班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学员“两带来”为基础,建立健全“教师+学员”教学研究机制,实现教师和学员优势互补。
以用兴库,完善成果转化机制
立足省情市情加强理论和对策研究,发挥“红色智库”作用。在服务党的理论创新上,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市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理论研讨会等系列学术活动,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和发展实践研究,形成科研成果400多项。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上,聚焦推进“百千万工程”、融湾先行区建设等重点任务开展对策研究,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向市领导呈送《资政参阅》50多期,有效推动智库“对策”融入市委市政府“决策”。在服务教学培训上,坚持教学出题目、科研作文章、成果进课堂,持续推动教研咨一体化,让更多优秀科研资政成果走上讲台,“梅州原中央苏区革命斗争史研究”等课程获评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近10项教学科研成果获评省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