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梅县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6版:梅县新闻
2024年10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梅县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激发改革活力 增添发展动能

◀工作人员在松口镇古街开展“三线”整治。(金昌毅 摄)
▲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致力于打造“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发展样板。(吴丽伶 摄)
梅县区举全区之力建好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吴腾江 摄)

●本报记者 吴丽伶

特约记者 冯森达 王雅 曾勇

改革彰显活力,改革迸发动力,深化改革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宝。新时代以来,梅县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为引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改革工作部署,推动全区改革工作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推动“百千万工程”从开局起步走向加力提速,必须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组合拳”。9月27日,中共梅州市梅县区委二届六次全会召开,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竞标争先,举全区之力建好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推动梅县老区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

“一线工作法” 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雁洋镇的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温室大棚里种着番茄、小青瓜、彩椒……工作人员穿梭在一株株作物间,修剪枝叶,查看果蔬的生长情况。据了解,该基地占地324.3亩,采用华发现代农业首创G-Lab系统平台,实现农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致力于打造“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发展样板,为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径提供“广东方案”。

在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中,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雁洋镇和相关职能部门专门派出专班,一对一精准服务,全力解决项目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的问题,创造了一周敲定选址、两周签约进场、三周土地平整全面开工的“梅州新速度”,并在今年6月正式建成投产运营,成为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率超95%、全环境要素智能控制的现代设施农业基地。

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优质服务。“我们坚持‘政策在一线宣传、意见在一线听取、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干部在一线锻炼’的‘一线工作法’,严格落实党政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常态化走访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项目建设和发展动态,做好惠企政策解读,收集企业诉求及意见建议,落实落细服务保障,全力以赴做好经济稳增长、促发展。”雁洋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高敏说。

“一线工作法”是梅县区解难题、抓落实、促发展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梅县区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统领,领导干部带头充分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主动下沉项目建设一线、产业发展一线、乡村振兴一线和生态建设一线,以“头号力度”攻坚“头号工程”,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跟踪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项目推动在一线、落实督查在一线、激励保障在一线、成效检验在一线,以全面推进强区促镇带村推动梅县全域高质量发展。

“一线工作法”,“线”在基层“法”在实,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到一线去,才能发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如今,“一线工作法”已在梅县区19个镇(高管会、办事处)全面铺开,在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等工作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不断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兵团+小分队” 推动典型镇村建设

“以前这里抬头看去好多杂乱的电线,有时候电线掉下来还影响出行安全,现在‘蜘蛛网’没有了,安全隐患也消除了,大家心情都舒畅多了。”居住在松口圩镇的居民李先生高兴地告诉记者。原来,当地经过“三线”整治后,乱搭乱接、老旧破损、杂乱无章、“空中蛛网”等问题已基本解决,整体线路变得整齐有序、规范安全、美观协调,周边群众对这些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这是梅县区打好“三线”整治“组合拳”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梅县区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采取“大兵团作战+小分队突围”,建立“区直单位+驻村镇领导+村党(总)支部+党员+N”模式,由驻村干部、村干部、电力专班包干开展施工作业,由镇政府负责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实现步调一致、整片推进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等“三线”整治。

“我们选取松口典型镇作为电力融入和服务‘百千万工程’电网示范区,编制了《梅县松口典型镇电网示范区建设工作计划》,围绕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建设美丽圩镇、打造和美乡村,推动构建‘电力+’全方位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具有梅州特色的‘松口方案’,并先后成立了整线(成片)专班、专项项目小组和提升供电可靠性青年突击队,政企联动全面加快‘三线’整治进度。”南方电网广东梅州梅县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梅县供电局投入2万多人次完成松口镇范围内30个村居180多公里的“三线”整治,累计消除隐患12361处,优化线路布局13.5公里,新建和改造智能配电台区68个,新增变压器布点31个,台区改造55个。

松口镇“三线”整治的成功离不开“大兵团作战+小分队突围”工作模式的实施。在该模式下,梅县区打破镇、村地域界限,打破行业、部门职能壁垒,从雁洋、桃尧等8个镇抽调精干人员组成8个工作组,再加上松口镇的两个工作组,组成了“百千万工程”攻坚“大兵团”,形成战略统筹;各工作组分别进驻重点村,结合各村实际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由“小分队突围”形成战术突破,全力推进松口古镇保护开发和典型镇村建设。

按照从山到路、从村到镇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的思路,梅县区还把松口镇村建设与产业振兴、文旅融合等结合,实施梅江松口段、横东到圩镇道路沿线添花增绿工程,建设省道223线松口大黄村至雁洋雁上段绿美景观廊道,培育壮大金柚、文旅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康养旅游等新兴产业,切实推动松口古镇老街更有特色、产业发展更具活力、乡村风貌更加美丽。

据梅县区委组织部统计,目前,梅县区已抽调3批次100多名精干力量,以“大兵团”作战方式参与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和松口典型镇建设攻坚行动,实现推动中心工作与干部队伍建设双赢。接下来,梅县区将继续推行“大兵团作战+小分队突围”模式,做大县域、做强产业、做特镇村、做美乡村、做活文旅、做优生态、做实作风,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

盘活闲置资源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走进丙村镇“百千万工程”乡村大讲堂,记者看到多媒体会议室里投影、电脑、多功能座椅等设备一应俱全,另一旁则是农产品展销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据介绍,这是溪联村打造的集党群服务中心、研学培训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电商直播中心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发展培训经济、电商直播经济、农旅融合经济等。

“以前这是一座闲置的场所,打造成丙村镇‘百千万工程’乡村大讲堂之后,它就成了研学、团建的好去处。”丙村镇党委委员林健说,目前设置了三条研学线路,主题分别为“千万工程”“百千万工程”“红色革命”,包含《浅析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与梅县区实施“百千万工程”相关案例解读》《全国基层治理示范村经典案例》《少年英豪叶剑英——三堡学堂的革命足迹》三门特色课程,也可以根据各单位自身的需求来定制课程和聘请老师。

为了更好地运营丙村镇“百千万工程”乡村大讲堂,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丙村镇还成立了溪联村富民强村管理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的经营模式,同时对丙村农特产品进行品牌化销售,持续拉长丙村三大丸、幸珠娘酒、丝苗米等特色农产品销售链,不断擦亮丙村“土特产”名片。

投入运营近半年,溪联村富民强村管理公司累计举办各类活动21场,接待培训班12批次680人次,加上农产品销售,该公司累计收入20多万元。“溪联村的蔬菜产业发展也很不错,目前拥有百亩番茄种植基地,接下来我们将加快完善农产品展销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让丙村镇‘百千万工程’乡村大讲堂成为溪联村、丙村镇的展示窗口,让更多人了解溪联、了解丙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溪联村党委书记房东岳说。

如今,农文旅融合正为梅县区乡村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今年8月,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关于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的工作方案》。该方案指出,综合考虑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市场潜力等,分类梯次推进试点建设,鼓励按照片区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梅县区丙村、雁洋、松口镇片区在列。

接下来,梅县区将全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子,促进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