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国防视窗·人物
3上一版
本版标题导航
第4版:国防视窗·人物
2024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姚万瑜辛亥先烈“丙等”之首

姚万瑜
修缮前的诒德楼
修缮后的诒德楼

●叶俊新

人物简介

姚万瑜(1884—1909),平远县大柘镇丰光村人,1920年平远县知事姚海珊之子。1908年曾在香港、广州策划起义,1909年8月7日因劳累去世,时年26岁。1912年民国成立初,被追赠为“开国先烈”,丙等积劳病故首名。姚海珊、姚万瑜、姚雨平师生三人是平远革命之先行者,有言曰,“当年粤之革命党人,莫不知有二姚”,“二姚”即为姚万瑜与姚雨平。

家族革命 丰光诒德

在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丰光村206国道旁,有一座诒德楼,建于1913年,面阔17.27米,进深28.36米,为三堂二层小楼;坐南向北,合面杠杉木瓦面;一进天井,三合土地底,东面设后门,通东面院落,西面有花岗石楼梯通二层。诒德楼是百年革命遗址,1925年3月23日,粤军第二师师长张民达率东征军第三旅五、六团3000余人,追击陈炯明所部到达平远,24日,击溃驻大柘陈军,取得辉煌战果,时张民达师部设在诒德楼。姚海珊随东征军到平远,是年秋被公推为平远县县长,此前,1920年他曾任平远县知事(相当于县长)1个月。

辛亥革命中,姚雨平组建广东北伐军并亲任总司令,其师姚海珊为北伐军军需部长。1912年夏北伐军解散,翌年,姚海珊用分到的遣散费在家乡修建了诒德楼。“诒”,赠与、给与,诒尔多福。“德”指德行,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大学》引《帝典》曰:“克明峻德。”平远乡贤姚德胜,名克明,号峻修,曾资助银7万元给广东北伐军作军费。姚海珊曾到马来西亚帮助姚德胜经营锡矿,又被姚德胜聘为大柘万和饷当经理。饷当曾被劫贼当面洗劫一空,姚海珊亦曾承诺要赔偿全部损失,得了遣散费后,回乡立马还给姚德胜。姚德胜不受,告以建房。姚海珊题名“诒德楼”,或有告诫子孙世代感恩之意。

同志挚友 公而忘私

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姚海珊、姚万瑜、姚雨平师生三人是平远革命之“先觉”。“当年粤之革命党人,莫不知有二姚,即姚万瑜与姚雨平。”姚海珊时在平远任教,他是“二姚”之蒙师。姚万瑜生于1884年,1908年曾在香港、广州策划起义,1909年8月7日因劳累去世。1912年民国成立初,被追赠为“开国先烈”,丙等积劳病故首名。

民国成立之初,辛亥革命元勋、陆军中将兼第二十二师师长林震撰有开国先烈姚万瑜小传,即《姚君碧楼事略》。林震旧历鸡年生,比万瑜小1岁,是其儿时在乡好友。林震写道:“亡友姚君万瑜,号碧楼,吾邑超竹乡人也。幼聪颖,读诗书毕后,随习商业,暇辄浏览典籍报章,手不释卷;而于时事,尤为注意。”林震记姚万瑜有强烈的报国之志,少时与父亲海珊在姚德胜万和饷当学经商,后舍商而从事教育救国。“清政不纲,降及末季,外侮叠见,君以弱冠之年,受潮流之激刺,痛祖国之濒危,以为二十世纪,非学无以图存,乃愤然舍所业,而投身学校,冀他日将有以报国也。”

姚万瑜与赵声(号伯先)、姚雨平、邹鲁(字海滨)、朱执信等志同道合,是早期响应孙中山号召之杰出革命者,“君在粤七年,与志士赵君伯先、姚君雨平、邹君海滨、朱君执信等相友善,图谋改革事业,奔走港澳之间,艰苦备尝,心力交瘁。卒以忧劳致疾。”林震在姚万瑜去世前一日去探望他,被其公而忘私精神所感动,“殁前一日,震往视病状,犹谆谆以国事为念,而无一语及其私焉。”姚万瑜重要成就一是创设“潮嘉师范”,二是在广州购买留学公所,“初君之就学粤垣也,新学盛兴,志士群集于省会。吾邑僻处偏隅,风气闭塞,君与二三同志,创设潮嘉师范于粤垣,以为兴学之基础。复鼓吹邑中志士,来校同学。故其时,同邑人士,就学省会者众。君复提倡,在省购置全邑留学公所,经理擘画,始终其事。迄今学子深利赖之。呜呼!假君以年,则后所成就,其裨益于国家及吾邑前途,岂浅鲜哉。”

“君性和平温厚,遇人接物,有谦谦君子之风。然其坚忍沉毅,百折不挠之气概,则又非常人所能及。谨述崖略,以着其概。若其详,则有后之国史在也。”

显晦有差 不掩其功

1919年冬,姚海珊请邹鲁为姚万瑜写传:“子与碧楼,同共患难久,盍为之传。”邹鲁时任国会议员兼两广盐运使,感觉为同志、为患难之友立传责无旁贷,他在《姚万瑜传》中表示,不能因姚万瑜为朋友忧愤而死而掩盖其对革命的特别贡献,“姚君谋当日事,不让诸前烈,复始终以是役劳瘁死。徒其时在清廷威力之下,讳其事,并讬其死为愤州吏罗织学界,欲捐其生,以为其乡宽党狱。而轰轰烈烈,一举不成,赍志而死之实迹,世遂鲜有知者。”

邹鲁记:“中华民国纪元前四年,虏酋载湉,与其母那拉氏相继暴卒。革命党人,乘人心摇动,亟谋发难。在广州首事者,为赵声、朱大符、姚万瑜、谭馥、葛谦、严国丰、罗澍沧、曾传范、张煊、邹鲁。数人中,惟曾张二君,虽尝入狱,今年仍得聚首广州。葛严二君,当事泄,立就义。罗君曾絷于狱,谭君走湘,被捕解粤,至庚戌新军发难前见杀。赵君辛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后,卒于香港。罗君于民国四年罹杀于湘。九年朱君被难于虎门。纵死事之日不同,显晦有差,要皆成仁就义,炳若日月,动国民之悲思,而致其景仰。”

1908年11月20日,革命党人举行起义,但因时机骤至,多数人来不及到广州。姚万瑜与谭馥两人四处联络。不慎事情泄露,清政府侦查到谭馥与葛谦的住址,当即派兵围捕。葛谦被捕,谭馥刚奔至邹鲁住寓,追兵便到了,在带兵的同盟会员温带雄暗中保护下走脱到湖南。但是,曾传范在观音山龙王庙营内、罗澍沧在黄沙车站均被捕。此次广州起义失败,姚万瑜与邹鲁走避香港,图谋联络同志策划再次起义。姚万瑜到港后,因劳瘁过度发病,病势日重。香港同志强迫他返回广州,住师范校舍治疗。可惜医治无效,于宣统元年(1909)8月7日病故。嘉应州留省学界同志们,于8月11日上午12时,在广州市靖海门外之嘉应会馆举行追悼大会,致祭者甚众。

因姚万瑜、姚雨平“二姚”等发动,嘉应州加入中国同盟会者众多,是为辛亥革命策源地之一。邹鲁记:“姚君外文秀而内坚强。当清之季,求学广州,痛满清政府,日谋革命,与赵声、朱大符、姚雨平,日夕往还,力肩联络党人之任,而尤注重军学界。粤党人中,莫不知有二姚,即君与雨平也。君之革命事业,灌输无所不至,而在其乡独多。乡之学校教职员,悉隶党籍。以所谋不慎,证为州吏所得,乃捕去数人,中有学校教职员。党人谋救之者,遂以州吏摧残学校为号召,君其最力之一人也。”同盟会会员姚竹英是万瑜同窗好友,死于狱中,“引起一州及所属兴宁县七十八校之罢课”。嘉应党狱案,震动州省,上报清廷,嘉应知州他调。

邹鲁对万瑜早逝非常痛惜,曰:“余弱冠至省,即与君结交。闻澳门有党人办学,共十余人赴之。至则有名无实,归而在省创办潮嘉师范,君实具大力焉。君以风气初开,邑学不良,鼓邑人来学于省会,并集资购留学公所以安之。今之米市街平远留学公所,即君始终其事者也。君沉毅富建设才,乃天靳其年,不克为民国事建设,惜哉!”

(参考资料:《平远县志续编》)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