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3版:要闻
2024年9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暨南大学科技成果助力梅州“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科技助农迎突破 增收致富促振兴

●本报记者 赖运香

近日,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暨南大学教授黄柏炎、副教授冉艳红带领教师王婉林及暨南大学“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分赴兴宁市罗浮镇和梅县区松源镇,开展以“红菇人工促繁”及残次果资源化调研为主题的2024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据了解,在今年5月种植的人工栽培菌包长势检测工作中,恰逢梅州野生红菇开始出菇的节点,突击队惊喜地发现罗浮镇勤光村和松源镇园潭村林下种植试点成功萌发红菇子实体菇蕾。

“在罗浮镇首次出现梅州红菇,标志着暨南大学梅州红菇人工促繁科研工作攻克了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珍稀野生红菇人工栽培技术空白。”黄柏炎表示,梅州红菇的仿野生种植的攻关成功,使后续人工种植成为可能。同时,该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将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发展机遇。

在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梅州市宝鑫家庭农场,突击队实地调研了金柚生长和残次柚果利用情况。据特派员团队介绍,经过两年的“残次柚果就地发酵变废为宝”技术的攻克,农场金柚园基地土壤有机基质得到明显改善,柚果的品质甜度和水分度得到较大提升,金柚长势情况也达到了预期。

“‘皮皮菌’是团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柚子降解用的有氧发酵菌剂,能将没有商品价值的残次柚子‘变废为宝’成为绿色优质有机肥,还因含有柚子独特的抗菌活性物质和芳香气味,与粪肥配比使用,在掩盖粪肥臭味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果园里苍蝇、病虫害的危害,实现生态环境的绿色转化和良性循环。”黄柏炎表示,后期特派员团队将把该项技术向有条件的村和农户推广使用,真正做到有益一户、万户受益。

调研结束后,突击队与驻梅县区松源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召开乡村振兴座谈会。座谈会上,黄柏炎和冉艳红介绍了科技特派员团队对残次柚果利用情况和红菇繁育技术研究进展,以及暨南大学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工作情况。

突击队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开展农村科技精准帮扶,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红菇种植栽培项目和残次柚果就地发酵变废为宝技术在梅州全面落地和发展,实现科技助农惠农,助力梅州市“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