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峰
3上一版
本版标题导航
第12版:文峰
2024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 生

□霞 朵

三伏天是花生的收获季节,时常在菜市场门口,看见附近村民在摆卖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花生,心里啊,就忍不住风吹杨柳,微起波澜,想絮叨絮叨花生。

花生有一个别称叫“长生果”,在传统婚礼中,花生是必不可少的“利市果”,寓意多子多孙儿孙满堂。“花生”两个字呢,就会让人心生欢喜,不是说“遇见花生,好事发生”么?

据说古人喜欢将花生挂件作为定情信物,寄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花生挂件若送给了心上人,从此便一山一水皆风景,锦瑟和鸣入诗行,如花美眷走过似水流年。好似雨前龙井,妙不可言。在我心目中,花生是盛夏的快乐天使,无论夏天多么酷热毒辣,土地里的花生都会及时成熟,来给人解暑解馋,安抚热辣,以美味传达给人间一片清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唱遍大街小巷的二十四节气歌,不仅有每一个季节的隆重仪式,而且还藏着四时独特的美食。春天青笋冒尖,夏日青梅酒浓,中秋螃蟹正肥,寒冬腊肉飘香,三餐四季,岁时流转,美意延年,俱是唐诗宋词。这是中华大地上特有的浪漫,也是刻在华夏儿女骨子里的对生活深沉的爱。

所以,不必抱怨三伏天的上蒸下煮,且安然去享受夏日美食。或许一杯烧仙草,就能让你舒坦大半天。烧仙草配以红豆、珍珠、椰果、花生、轻牛乳等小料,草木的清香在各种小料的烘托下,口感丰富,层次分明;尤其是花生碎,让甜香不断延伸,扎实地满足了味蕾,丰盈了时光。室外热浪滚滚,室内的自己尘心安怡,简单而清凉。

其实最是想念年少时的“水煮花生”啊。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花生,与刚掰下的玉米一起煮,别提有多美味了。而与姐妹们一起围坐厅堂摘花生的时光,更是难以忘怀!那时候的夏日,好像并没有那么热。拔花生的时节,气温也就约莫二十六七度的光景,不用空调、一把蒲扇也能安然度夏。加以那穿堂风呀,一阵一阵,吹在身上、脸上,真是舒服得不要不要的,和着欢声笑语,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

最好玩的,是谁摘到了“蓑衣花生”(花生的外壳变得跟蓑衣一样)的时刻。先是一声惊叫,然后是起身哄抢,再然后是一人一粒花生仁,分而食之。生花生新鲜的甜,柔如溪水,沁入了嘴沁入了心,美了醉了。掰开“蓑衣花生”,有时里面会是花生芽,家长即吩咐放到一旁的簸箕里或大瓷碗里。晚饭的餐桌上,一定有一碟菜肴叫“清炒花生芽”,那嘎嘣脆的甜香,就着一碗稀饭,妥妥地填饱了肚子。

摘下的花生大部分洗干净、晒好后,就拿去榨油了。琥珀的色泽,饱满的醇香,实现了花生的最大价值和最好的命途。剩下的花生或做种子,进行价值延续;或做菜品的配料,负起甜香担当。花生炒黄瓜,花生焖猪脚,花生仁煮粥,用途多着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锅中的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了!……”沈从文的“腊八粥”,读到最后那句,“面了”的花生仁,最让人忍不住咽口水,因为你一咂吧,满嘴都是花生的香!

小时候有一种叫“花豆子”的手信等路,是大人孩子的最爱。现在看来那就是一种极朴素的零嘴,炒熟的花生仁裹上一层糖浆,就像山里人的行事风格,简单直接。但是呢,糖浆给上了色,红红翠翠的,倒也爽心悦目。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又香又甜的小零食小可爱,谁能抗拒得了呢?至于比较讲究的花生酥,那时当属奢侈品,很难品尝到的。

写花生,又怎能不提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呢?尤其是那经典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花生的尽头是内秀和有用,大约这也是我写本文的底气吧。

 
 
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