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读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读书
2024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给现代人的安慰剂
——《草木香》的原乡情怀与美学探索

□彭丽晨

陈柳金的《草木香》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对一个地理坐标上的村落描绘——颍川村,更是对精神家园的追索;是对“原乡意识”的深刻挖掘,以及对现代美学边界的勇敢探索。在这片文字编织的田野上,书作者以笔为犁,耕种出一幅幅关于记忆、文化身份与自然之美的动人画卷。

“原乡意识”与“心理地理”

《草木香》鲜明地体现了“原乡意识”,这一主题与文化身份、记忆与归属感紧密相连。原乡指的不仅是地理上的“颍川村”,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家园,是作者心中永恒的依恋与追寻。书中通过描绘颍川村景物之美,传达了对颍川村深深的怀念与忧虑,反映了个体与故乡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例如在《草木香》中,“我”作为颍颍的爷爷身上带有“大自然的气味”与颍颍的妈妈身上带有的“现代都市”的独特气味形成了鲜明对比,传达了一种强烈的“原乡意识”:“虽然这个村子已经成了空村,但这里的气味养人,泥土里长着草木,空气里飘着草木香,人一呼吸就顺溜,这日子便能过出滋味来。”抑或是“我只有回颍川村,就算搭茅屋也要回去!”这种情感共鸣与约瑟夫·康拉德、威廉·福克纳等作家构建的“心理地理”概念相呼应,即通过空间的描绘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深层心理。如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书中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地理探险,更是一次深入人性幽暗深处的心理旅行。在这样的叙事中,地理环境成为了人物心理状态的镜像,从而反映出主人公查尔斯·马洛的孤独、恐惧、疯狂或是道德挣扎,体现了心理地理的概念。

但相较于约瑟夫·康拉德《黑暗之心》中对未知与恐惧的探索,《草木香》在处理“心理地理”时则展现了截然不同的风貌,侧重于通过运用自然之景的美好来反衬并且试图治愈小说人物内心的创伤。如《桐花井》中,桐花是纯净的、高洁的,但陈井生的悲剧却是张梓香心中永远的创伤。因此,两部作品虽同属心理探索领域,但在主题挖掘和情感表达上,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文学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视觉灵活转换的叙事策略

《草木香》在叙事艺术的织锦中,巧妙地嫁接了散文的轻盈步伐,以一种既温婉又深邃的方式,将现实的光影与回忆的涟漪交织,自然界的细微呼吸与个体情感的起伏并置,构筑出一个既流畅又层次分明的文本宇宙。这种叙述策略,不仅赋予了作品诗性的韵律美感,而且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天人合一”的美学精髓,通过草木的细语寄托情感,以景喻情,情景相生,让自然的每一抹色彩都成为了心灵的镜像,深化了“情因景而生,景为情所动”的艺术探索。这样的叙事方式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赋予了草木以象征意义,使得自然景观成为情感表达和思想传达的载体,体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追求。《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中谈到叙事视角时,其认为:“‘视角’并非单纯的感知问题,因为感知往往能体现出特定的情感、立场和认知程度。”在《草木香》中,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与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交替使用比比皆是,例如在《博古架》这个小说中,即使作者运用的是第一人称“我”,但“我”有时却处在事件之外,即“我”分成了“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这不仅丰富了故事层次,还使读者得以从不同角度窥见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主人公面对人生抉择时,叙述视角的灵活转换,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释放,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叙事视角”运用的高超技艺。

“抵抗美学”的隐晦运用

在《草木香》这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遥远的世界——颍川村。这里不仅是地图上的一点,更是心灵的栖息地,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纯净与美好的向往。作品不同于传统的学术探讨,让我们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作者以“抵抗美学”之名,给予我们心灵的抚慰与启示。

当漫步在颍川村,空气中弥漫的不是城市的喧嚣与尘埃,而是清新的草木香气,仿佛大自然在耳边低语,提醒着人们不要忘本。这正是“我”——颍颍爷爷心中的那片净土,与颍颍妈妈代表的现代都市气息形成鲜明对比,唤起了我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根的深深眷恋。书中对颍川村空荡却依然抚慰人心的描写仿佛是在说:“无论世界多么浮躁,总有那么一片土地,能让你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滋养。”

而“抵抗美学”在这里并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递。就像《桐花井》中,桐花的绽放不因外界的嘈杂而改其纯洁,它们静静诉说着生命的坚强与美好,给张梓香带来一丝温暖,也是对陈井生命运的一种温柔慰藉。这不仅仅是自然的胜利,更是心灵的胜利,告诉我们即使面对生活的不幸,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仍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在《草木香》里,作者以自然为笔书写了一封封给现代人的安慰信。书作者让我们明白,回归本真、珍惜精神世界的价值,正是对抗现代生活浮躁与功利的最好方式。这不是对抗,而是一种温柔的坚持,是每个人内心都能听懂的语言,是让我们在纷扰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因之,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属于自己的“草木香”,在喧嚣中寻得一份内心的平和与坚韧。

总体而言,《草木香》凭借其深厚的“原乡意识”,独特的“心理地理”构建,灵活多变的叙事手法,以及蕴含的“抵抗美学”理念,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视野,也深刻反映了文学在传承与创新中探索人类情感、身份认同与精神归宿的不懈追求,是一部集文学之美、哲学之思于一体的佳作。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