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客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客家
2024年7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客家话吟诵的
传承和创新发展

梅州市诗词学会吟诵分会向吟诵老师颁发聘书。
笔者几年前的一次吟诵表演
正在南京上大学的原梅县区高级中学学生张建琳,在叶嘉莹先生期颐祝寿会上用客家话吟诵贺诗。

●幸 勇

近年来,梅州市诗词学会在范耀文会长带领下,为抢救客家话传统吟诵(俗称“客家话古法吟诵”),不辞劳苦地奔波于梅州各县(市、区),“挖掘”耄耋老师吟诵并录音录像。同时,报批成立了梅州市诗词学会吟诵分会,创办传统吟诵学习班,收集、编写传统吟诵资料。

梅州掀起诗词吟诵热潮

当代保存的客家话传统吟诵,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老师传授的,有祖父母传授的,有戏曲转换的,有中医汤头歌诀衍生的等等,大有“百花齐放”之势。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客家话传统吟诵、客家话吟唱、客家话诵读、客家话朗诵。

客家话传统吟诵。其特点是仄短平长(仄声短促平声拉长且有旋律),依字行腔(即客家话的六声准确),依义行调(即根据诗文意义,表现吟诵语调情感)。

客家话吟唱。其特点是不论平仄,依字行腔,节奏旋律类似唱歌。但依义行调充分,情感表达非常细腻。

客家话诵读。一般文赋采用诵读方式,依字行腔,字声响亮,节奏分明,带有传统祭祀腔。

客家话朗诵。朗诵是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的“舶来品”。没有平仄格律要求,按书面字大声朗读,易学易懂易传,情感表达也很自然。

当务之急是传统吟诵的传承

传统吟诵是古人创作、学习和欣赏诗词的方法。古代没有纸张,书写文字靠竹简、布帛,非常不容易。所以,创作诗词要反复吟诵,感觉平仄韵律和谐后,才刻写或书写下来。所以,唐人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之说。

吟诵发端于先秦,通过私塾、官学或祖辈口传心授,世代相传。20世纪初,受西学东渐影响,吟诵逐渐式微。改革开放后,汉语言学者呼吁要抢救传统吟诵。2009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课题组,10多年来在全国27个省市采录了1000多位吟诵传人(其中有我市7人),都是耄耋老人。所以,抢救传统吟诵迫在眉睫。

传统吟诵不同于唱歌,没有曲谱可依,只能口传心授。虽然都依字行腔、仄短平长,但各人仍有自己的特点。梅州市诗词学会吟诵分会,采取分别教学的方法,甚至对口传承的方法进行传授。吟诵分会下设专家组,聘请吟诵专家并发给聘书;制订吟诵认定原则,经现场吟诵考核,达到吟诵原则的发给客家话传统吟诵传承人证书。目前梅州市诗词学会吟诵分会正在编写资料,准备上报梅州市有关部门,申报市级“客家话传统吟诵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

诗词吟诵的创新发展

事物传承和创新发展是必然的规律。创新发展来自于传承,没有传承谈不到创新发展。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先秦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创作的四言诗305首。隋唐五代发展为五言、七言等格律诗。宋代创新发展为长短句,叫做词,词有各种词牌,平仄格律相对放宽。元代出现曲,其平仄、句式有更大的灵活性。

随着社会技术进步,宋代发明了造纸,文字书写记录方便多了。现在,不但纸张丰富多彩,而且信息化发展有电脑、手机,创作、学习、传播诗词非常方便。

在梅州,客家话传统吟诵也有所创新发展。事实上,在梅州客家话吟诵热潮中,出现了我市著名诗人、乡贤钟思贤老先生的诗词吟唱法。他吟唱诗词不论平仄,古诗新诗文赋,一律按节奏旋律吟唱。这是介于唱歌和吟诵之间的一种创新,引起梅州诗词界极大反响。例如,他自创自唱的一首诗《归家》,节奏旋律,抑扬顿挫,满腔激情,催人泪下:

千里~ ╯乡愁(哦)~ ╮成咫、尺 (啊)~~ ╯,

春风~插翅~ ╯鸟回、巢(哦)~~ ╮;

庭前~昨梦~ ╯梨花、雨(呀)~ ╯,

犹挂~╯亲娘(哦)~眼角~ ╮梢(哦)~~ ╮。

在国内,普通话诗词吟诵也有创新。最近《光明日报》载,作曲家刘尊老师近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开设了“唱读古诗学汉语”的课程,极受外国留学生欢迎。他们还组织了“古诗词唱诵团”,应邀在多个大型活动舞台上表演。刘尊老师说,通过讲、读、诵、吟、唱,结合古诗词沙画欣赏、手势舞等形式开展的这种文化阅读方式,可以称为“音乐阅读”。

我国著名汉语言学家叶嘉莹先生提倡普通话吟诵。她说,我想推广一个在全国都可以行之有效的吟诵,只能够以普通话为准。因为全国从小学开始推行普通话,如果吟诵按方言就会很复杂而且难于推广。早在2017年,时年93岁的叶嘉莹开设了古诗词吟诵课《以乐语教国子·叶嘉莹古诗词吟诵课》。该课程共计58期,整个课程共挑选249首唐宋古诗、86阙宋词元曲。叶先生从吟诵的方法、声韵之美、诗词内涵等方面进行品鉴,并一一示范。

方言吟诵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国宝,应该传承。但作为诗词吟诵的创新发展,方言吟唱也是必然的。但在国内以至国外推广古诗词,普通话吟诵或吟唱,才是方便可行的。有诗为证:

中华诗赋起中原,南岭吟哦律韵全。

吟诵传承当国宝,创新发展亦欣然。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