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世相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世相
2024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火热的劳动

●刘满红

打桩、拖耙……女生都要和男生比拼,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呀!

1957年秋冬,梅县修艾子坪水库。水库,在城东黄竹洋。附城各中学初三及高中师生,轮流到工地做一个星期义务劳动。

我们乐育中学初三(甲)班,在班主任魏老师的率领下,住进谢田丘屋。一排五六间平房,地上垫着厚厚的稻秆。我们把被席铺在上面,扛着锄头挑着畚箕,早出晚归到水库工地劳动。班里有个女同学阿容,崴了脚,魏老师要她在家疗养。她不肯,说:“我挑不了土,挖不了泥,但是可以为大家煮饭。和老师、同学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魏老师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到了工地,个子小的挑土,个子较大的在半岗上开出一道四五米长的台阶,站稳脚跟,用力挖上面的泥。黄泥如同瀑布倾泻而下,在下面的同学便用锄头把泥装进畚箕,挑土的同学把泥挑去筑坝。还有用木耙推土的,一人攥稳木柄,一人用绳子拖耙,把松软的泥土刮到坝上——我们说是这是“推土机”。筑坝时,松软的土要用木桩一上一下打实,木桩有小水桶般粗,差不多1米高、近百斤重。木桩穿了两根粗木棍,成十字,四个个子高、壮实的男同学高喊着“嗨嗨嗨”,有节奏地抬起、打下。每次约20分钟,便停下来歇口气,然后继续。有几位女同学不服气,说我们个子也高,也壮实,为什么不让我们打?魏老师拗不过,四个女同学乐颠颠地抬起木桩,“嗨嗨嗨”地一上一下打起来。“女桩”与“男桩”较劲,男桩不歇,她们女桩也不停。魏老师加入男桩,发觉女桩和男桩完全同步。在停歇时,他走过去,关心地说,你们女生没有男同学力大劲韧,不要硬和男桩比拼。有位女同学笑着说:“我们的《文学》课本上有《木兰诗》……”有两位女同学便用清亮的女高声念了起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壮士’就是花木兰!”说着说着,大家都笑了起来。魏老师赞叹:“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有个女同学说:“教历史的老师还说过,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成立,琼崖特委组建女子军特务连——就是英名威震琼岛的红色娘子军连呢!”

男桩声音高亢,女桩声音清亮,在火热的工地上组成一曲男女声合唱的“打夯歌”。

木耙有两把,拖的同学也在比赛,看谁拖的泥多,拖得快,乐得笑呵呵。

有个挑土的同学把畚箕的泥倒在坝上,回头望了一下坡上倾泻而下的泥土,触动诗情,朗声念起了《文学》课本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旁边有个同学大声纠正:“不,应该说‘疑是金河落九天’!”“对!”大家听了,都快乐地笑了起来。

教我们地理的冷石老师,四五十岁。他挑土,要装土的同学把畚箕装得满满的,挑起来,腰板挺直,快步带风。他与众不同,双手不抓畚箕耳,挑着走,全靠一肩平衡,如同表演杂技!晚上临睡前,他坐在草席上,往往会讲一小段古代文人和书画家的逸闻趣事。我们在暖和的小屋书香里酣然入梦。第二天,又精神抖擞上工地。

劳动结束,我们班师回朝。

数十年过去了,这次劳动,令人难以忘却。回忆,如同今日碧澄的水库水面上不断泛起的绿色涟漪,潋滟于我心。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