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旅游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8版:旅游周刊
2024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卡红色景点 传承苏区精神
编者按
在仁居圩镇一角,以仁居老东门街谢屋红军标语群和咸宁街为主的革命旧址群串珠成链打造成红军街。

梅州是广东唯一全域均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处处跳动着红色脉搏、代代讲述着红色故事,时至今日梅州各地把红色资源保护作为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盘活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全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实践苏区精神,擦亮全面振兴发展的鲜明底色,焕发红色苏区的时代价值。

追寻红色印记,不忘来时初心,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本刊整理了我市部分红色旅游景点,以供读者朋友们趁着清明假期,前往缅怀英烈,铭记历史,培育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红色古邑 故事小镇

平远是原中央苏区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四军三次来到平远,两度进驻仁居。近年来,仁居镇通过活化利用革命遗迹、发展红色旅游、讲好红色故事,做活红色文章,为这座历史悠久的“红色古邑 故事小镇”增添光彩。

20处红四军旧址见证革命火种

步行走过西门街,来到仁居村官塘唇,便可看到一座典型的客家祠堂类建筑,这就是曾作为红四军第1纵队司令部旧址的泰山萧公祠。1929年至1930年间,由朱德、陈毅等率领的红四军两度入驻仁居。其间,红四军第1纵队司令部设在泰山萧公祠,司令员林彪和警卫员亦住此。泰山萧公祠是八尺镇排下村萧姓族人为纪念祖先萧泰山而兴建的,该屋建于清代,坐北向南。

从官塘唇旁的小路而上,就来到了后山岗,向右转弯直入便看到一座青砖黛瓦的建筑,这便是张家试馆。红四军在平远县城(仁居)驻扎期间,红四军第1纵队后勤处就设在张家试馆。

除了以上两处遗址,红四军在仁居村留下的革命遗址还有红四军第1纵队参谋长驻地旧址(万五韩公祠)、红四军第1纵队驻地旧址(下四家李屋)、红四军第1纵队军需处旧址(善友草庐)、红四军第2纵队司令部旧址(韩家祠)、红四军第2纵队4支队驻地旧址(陇西堂儒林第)、红四军第3纵队司令部旧址(林家祠)等20处,有一半被列入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纪念园重现峥嵘岁月

位于仁居镇东较场侧的平远红军纪念园是2008年平远县委、县政府为纪念红四军三进平远的史实而兴建。园区占地面积近200亩,内设红四军纪念馆、红色文化讲习所、主题雕塑、广场、牌楼等功能区。其中,红四军纪念馆建筑面积达1300平方米,通过前厅、序厅、五大单元、尾厅共八个展区,采用视频、全息投影、沙盘、模型、雕塑等多种表现手法,展现了红四军的丰功伟绩及其辉煌历史。

2021年,平远县投入2497万元,对红四军纪念馆在原馆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新建一间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全馆展陈面积1260平方米,展线从105米增加至250米,展品从21件增加至65件,更加翔实完整地展示红四军发展壮大和三进平远的历史脉络。为增强观众观展的体验感、参与感和仪式感,馆内还引入人工智能控制系统、VR技术、弧幕投影技术、触摸屏、全息影像等多媒体技术和铸铜圆雕、玻璃钢浮雕、硅胶人物圆雕、3D打印地形沙盘等艺术形式,打造沉浸式参观场景和互动式观展平台。

红军街上永不消退的红色印记

在仁居圩镇一角,有一条狭长的老街,即以仁居老东门街谢屋红军标语群和咸宁街为主的革命旧址群串珠成链打造成的红军街,真实地展现了当年红四军在平远县城(仁居)驻扎期间开展的革命运动,是仁居镇重点打造的“重走红军路、聆听红色事、瞻仰旧址群、品尝行军餐”红色经典路线。

走进谢屋,可见“拥护苏维埃政府政权到底”“穷人不打穷人”等标语遍布中厅及上天井南北厅墙面批荡层等处。1930年5月,红四军宣传员在当地开展革命宣传,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帮助人民群众认识红军,用墨汁在当地民房墙上、老屋祠堂内的壁上,书写了大量的标语口号,以此开展政治宣传。据考证,全省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内容不同的红军墙标共304条,其中,平远有123条,仅仁居就有114条墙标。这些红军标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当时作为一种宣传武器,在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发动群众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咸宁街是古时进仁居城必行的古驿道,因为当年红四军曾在这条路走过,也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红军街”。为还原红四军三进平远的历史,几年前,仁居镇邀请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用图画形式在两旁墙壁画上墙画,生动展示红四军三进平远的故事。另外,墙上还附有很多红色电影的二维码,通过微信扫一扫可以看到很多红色电影,比如《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等。

平远仁居革命旧址所反映的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缩影。如今,烽火已经远去,那段红色的记忆却不曾消散。作为平远县红色旅游的代表景点,仁居红军街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的游人,那满墙满屋镌刻的红色记忆,就像传唱的革命歌谣,纵使时光流转,永远不会被忘却。

(文/图 朱双玲)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