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读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读书
2024年3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碧野沁芳草 最忆故园情
——读碧野《人生的花与果》

□刘礼达

碧野是谁?他的原名叫黄潮洋,1916年元宵节那天出生于广东大埔,2008年5月在湖北武汉去世。他曾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与姚雪垠、徐迟并称湖北文坛“三老”。碧野的作品以歌唱英雄的时代为主调,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祝福,其散文尤为世人称道,《天山景物记》更是语文教材里影响了几代人的名篇。而《人生的花与果》这部长篇自传体小说,是1991年的夏天,相濡以沫40余年的妻子杨静去世后,年过七十的作家碧野花了一年时间写就的,它是我们了解这位客籍作家生平事迹的重要作品。

这本书由“风雨鸡鸣”“黎明曲”“烽火岁月(一)”“烽火岁月(二)”“白昼风云”五个部分组成,碧野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自己历经坎坷、风风雨雨的一生。“漂泊”“流浪”,是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常常浮现的两个词语。碧野出身贫寒,他的父亲是地主家的长工,母亲则是地主家的丫头。因迷信的地主要将碧野的母亲送去“祭塔”,碧野的父亲勇敢地救出她,两人便开始了一路逃亡的生涯。碧野正是出生在父母流浪的途中。

后来,碧野一家定居潮州,颇有学习天分的他考上了著名学府金山中学。因为闹学潮,他被学校开除了。随后他去了北平,加入进步团体,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文学创作。随着抗战的爆发,碧野离开北平,辗转去了许多地方。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碧野主动报名上前线。再后来,他两度进新疆,最终在湖北定居。“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湖北农村劳作,与妻子杨静艰难度过。他一生坎坷,却始终坚强乐观。

通过这本书,透过碧野朴实耐读的文字,可以从中窥见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近百年间中国的社会状况。譬如,其中写到碧野一家在潮州贫民窟的艰难生活,旧时代民不聊生的画面跃然纸上。但是,哪怕在动荡不安或黑白颠倒的年代,人与人之间依然葆有纯朴真挚的感情。譬如碧野写到自己年幼时在家乡大埔老县城茶阳生活的那段时间,热情善良的村民,对他们母子俩的救济帮助,让他久久不忘。

通过这本书,我们也可以知道碧野是个勤奋高产的作家,以及那些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窑工》《乌兰不浪的夜祭》《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三八线上》《开城的巡礼》《在哈萨克牧场》《遥远的问候》《神农架之行》《情满青山》《丹凤朝阳》……这些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无疑是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作家茅盾曾对碧野深入群众中创作文学作品予以高度评价,他说:“碧野同志真正做到了扎根群众。”

《人生的花与果》这本书1993年4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至今已30余年,作家碧野也已经去世16年。无疑,这是一本旧书,古人说“旧书不厌百回读”,因为对一个作家最好的纪念就是不断阅读他的作品,温故知新,汲取养分。

 
 
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