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泉乡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11版:泉乡
2024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文为伴

□刘海玄

站在2023年岁末的时间节点上,我油然而生了孔夫子当年站在黄河边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时间如流水,恍惚之间由2023年来到2024年,又是一年将去!

幸好,还有记忆存在,填补了光阴易逝留下的些许遗憾。

一年来,我上班下班,陪伴家人,教育孩子,日复一日重复着平淡而又充实的生活。而寓言创作是向我的平静生活吹来的一阵清风,给我的日子增添了不少凉爽。

我是一个喜欢听读“闲书(文)”的人,这个习惯在很早以前就养成了的。工作之余,我喜欢坐在角落里静静地翻阅书籍,比如《意林》《读者文摘》《青年博览》等常让我手不释卷;或在干家务活时听“闲书”,比如听“洞见”“有书”“十点人物志”等,常让我忘了干家务活时的琐碎。听读这些“闲书(文)”为我拓宽了视野、增加了知识储备、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提高寓言的写作水平,2023年我在我的“闲书(文)”书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专业”书籍,那就是与寓言相关的名家著作,如凡夫老师的《狮子和兔子》、林植峰老师的《狮子狗攀亲》、王宏理老师《花言鹊语》等数十本寓言专著。阅读这些“专业”书籍带给我的帮助犹如一个发育期的少年,恰如其分吸收了其生长需要的优质钙而茁壮成长。

我认为生活处处是寓言的鲜活素材,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使寓言里的形象更具体、情节更生动,2023年我逐渐养成了处处留心观察,时常用心思考的习惯,比如,大雨过后,面对爬在路上的蜗牛,我会驻足观看,细心观察它的爬行特点,思考蜗牛壳与其爬得慢有什么联系,它的负重前行对它有什么作用,会试探它遇到危险时的反应,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了蜗牛壳对其的保护作用。经过观察与思考,得出了“让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刻却能救你的命”的寓意,然后写成了《蜗牛壳》这篇故事。又如,去游览寺庙,看到善男信女们对着弥勒笑佛焚香礼拜,听到他们对弥勒笑佛祈愿自己的需求,看着弥勒笑佛始终保持着同一个笑脸,思考祈愿者与弥勒笑佛的关系,于是灵光乍现,有了寓言故事《拜欲望》。带着观察与思考,我挖掘了不少来自生活中的寓言的形象与寓意,努力尝试着让“艺术高于生活”。

“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不知道这句话适不适合大家,但却是适合我的。我认为,我是要给自己一点点压力,才更有动力的一类人。在寓言创作方面,2023年我给自己加了任务量,就是每个月必须完成不少于三篇的寓言(2022年每个月只能完成一两篇)。于是乎,在2023年初我确立了“先完成后完美”所谓的寓言创作的“理念”。为此,每每有了寓意的灵感,我就先写下来,有的一气呵成完成了故事的创作,有的有了寓意却一时半会写不出来,或写了一半写不出来,我就先放着,等有了故事内容再继续完成,就靠着这样,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就超额完成了任务,不仅在有全国影响力的《寓言文学》公众号发表了43篇寓言,还意外在《红蜻蜓》《艺术界》《亳州文艺》等纸刊发表了6篇寓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我从2022年4月开始寓言创作以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然而,它却发生了。这令我倍感欣慰,倍受鼓舞。

2023年尾我想起了我们寓言小组的领头羊李海茂老师曾在罗主席面前对我的肯定:“刘老师写寓言入手好快呀!”想起了何望贤老师对我的勉励:“你要写多几篇经典寓言出来!”想起了全国寓言文学理事、《寓言文学》公众号主编王宏理老师的鼓励:“多写寓言,写好寓言。”……一份份温暖的言语,激励着我向前进!

而我,一直在向前进!2024,我将努力向前进!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